• 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增強供給 金融加力服務“三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8





      日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3.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萬億元。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三農”金融體制機制改革,聚焦糧食生產、縣域富民產業、鄉村建設等“三農”重點領域持續增強金融供給,不斷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質效。


      各類金融機構紛紛發力支持糧食生產。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服務農業的政策性銀行,積極籌措信貸資金全力保障糧食收購,確保農民“糧出手、錢到手”。農發行山東分行強化科技賦能,提供高效便捷金融服務。該行推動線上辦貸模式,強化數字化辦貸產品在服務夏糧收購中的作用,創新推出“智糧貸”“競拍貸”“競采貸”“中儲e貸”等線上便捷辦貸模式,持續豐富糧食信貸業務辦貸管貸模式和手段。充分利用農發行企業網銀、手機銀行、銀企直聯等電子支付渠道,提供7×24小時結算服務,滿足企業節假日期間的用款需求,確保現金供應不斷檔、不掉鏈。截至目前,已投放夏糧收購信貸資金80億元。


      中信銀行作為股份制銀行,緊扣“聚焦重點、突出特色”經營主線,將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滴灌“三農”關鍵領域。在黑龍江,中信銀行聚焦糧食安全等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領域,與北大荒農墾集團密切合作,創設了“糧農貸”特色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切入農戶真實種植場景,實現在線授信審批。截至2025年2月已惠及3000多戶農戶,覆蓋了北大荒集團超過60%的農場,“糧農貸”累計投放金額高達15.62億元。截至今年7月末,中信銀行涉農貸款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大關,貸款增速超10%。


      農村商業銀行針對農業生產季節性特點,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糧食生產便利性。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長興農商銀行通過“整村授信”等模式為糧食生產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目前累計發放涉農貸款超164億元,其中專項支持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的“新農貸”等產品投放達15.25億元。“我行通過‘名單制+主動上門’服務模式,逐戶對接走訪種糧大戶,為其提供集賬戶結算、信貸支持、知識宣傳于一體的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全力支持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主體的多樣化需求。”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紹興瑞豐農商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潘亮說。


      金融服務“三農”需要發揮農業保險的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峭表示,保險公司應推進物聯網、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在農業保險上的應用,需要鼓勵相關機構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


      為推動科技賦能農業保險,重慶金融監管局指導各保險公司圍繞精準投保理賠,探索構建可視化、可校驗、可應用的數字地圖。數字地圖匯集地塊信息、流轉信息、承保農戶信息,根據地塊編碼自動關聯數字地圖并校驗,確保“地、權、人”的真實與承保校驗。利用低空衛星遙感影像,監測區域內作物生長期、長勢分級和損失分類,運用數字地圖和AI分析,生產監測報告、給出生產指導建議,輔助農戶和政府用于生產指導和災后管護。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182個,重慶市農險保費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17.71%,提供風險保障676.86億元,支付賠款12.8億元,基本建立起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農業保險譜系。(記者 彭江)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