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其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帶動產業規模3.5萬億元,有力促進了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9月6日于遼寧沈陽開幕的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介紹了我國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的新進展,并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
會上,記者獲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其中,將把握人工智能關鍵變量,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雙向賦能行動。
在與會人士看來,伴隨我國工業互聯網邁入高質量發展、規模化推廣新階段,人工智能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變量。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黨委書記田川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正從工業互聯網的“輔助工具”變為“核心引擎”,賦予了工業互聯網實時優化、智能調度等能力。通過對工業場景知識封裝重構,人工智能正加速向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決策、運維服務等制造業全環節延伸,形成創成式設計、無人智能巡檢等新應用模式。此外,基于泛在連接、資源調度等特性,工業互聯網也在助力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落地普及。
不少企業正在加速創新探索。大會期間,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
鞍鋼集團利用智能模型優化鋼水處理工藝,生產成本降低15%,廢水排放減少21%;用“人工智能+”輔助生產和決策,企業的良品率、能耗比等指標均有改善。
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總經理龐松濤介紹,借助人工智能,浪潮云洲打造了人機協同的智能生產新模式。目前,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落地超20個行業智能體。
“深化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認為,要夯實深度融合底座,強化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協同創新,培育一批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工業智能體;加快企業數智轉型,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數智轉型;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快建設工業高質量數據集,強化資金與人才支持力度。
記者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握人工智能關鍵變量,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雙向賦能行動。同時,將加快政策規劃引導、基礎設施升級、技術產品創新、融合應用拓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田川表示,未來需加快基礎設施升級,打造泛在互聯、控網算一體、開放智能、安全可控的新型工業網絡,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大模型、智能體融合發展,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強技術產品供給,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圍繞基礎短板和新興融合領域,強化關鍵元器件、工業操作系統等協同攻關;實施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雙向賦能行動,推動大模型在制造業重點行業落地部署,發展工業智能體。同時,深化融合應用推廣,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記者 郭倩 鄒明仲)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