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 產能優化迫在眉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5-11





      核心閱讀 煉油行業新建與整合產能持續釋放。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石油中長期需求增長乏力,成品油需求或進入峰值前的最后增長階段。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亟待提速產能優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煉油產能、產品體量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多位業內人士預計,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十四五”期間,國內煉油業全產業鏈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深水區,基本形成上游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煉油工業將全面進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產能持續優化的發展階段。


      產能增勢延續


      未來幾年,我國煉油產能或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石化發布的《2021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煉化行業將進入新增產能全面釋放、競爭白熱化時期,也是行業整合、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企業成品油市場化進程將基本完成,化工產品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將成為主要趨勢。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預測,今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首次達到9億噸/年,國內千萬噸級煉廠將增至34座,其中民營煉廠增至4座,原油加工量將首次突破7億噸大關。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指出,2020年我國有3150萬噸的煉油改擴建產能投產,在建和擬開工產能為1.2億噸/年,預計未來我國煉油產能將達到10億噸/年。


      “2021年,盛虹石化1600萬噸/年、盤錦北燃1000萬噸/年、河北鑫海800萬噸/年等煉化一體化項目相繼投產,同時預計仍有部分山東獨立煉廠或參與到山東裕龍島石化項目中,整合產能共830萬噸/年。綜合分析,2021年我國減壓裝置產能預計高達10.04億噸/年,同比上漲4.91%;2023年產能或將增長至10.5億噸。”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徐娜表示。


      此外,國內原油加工量也明顯上漲。“統計數據顯示,2018-2019年,以大連恒力和浙江石化為代表的一批大型民營煉化裝置投產,我國原油加工量呈跨越式增長,2018年加工量同比增長5.2%,2019年漲幅為8.9%,2020年這一數據也高達5.6%,達6.7億噸。”徐娜介紹說。


      新建與整合并行


      當前,全球煉油行業正進入一個由“大規模、現代化、低成本、高效低碳”主導的整合時代。今年以來,民營煉化加速崛起改變了國內煉化產能格局,大型獨立煉廠在國內煉廠中的占比不斷加大,關閉小產能煉廠或整合轉型將是未來國內煉油行業發展的兩大方向。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加大防范煉化行業產能過剩風險的背景下,傳統地煉通過大舉淘汰低效落后產能,以換取產業升級發展空間。同時,國內成品油產量同比回升,國內市場供應依舊充裕。


      數據顯示,2020年,中科煉化1000萬噸/年、東營聯合170萬噸/年等一系列新建及擴建產能投產,共計產能4450萬噸/年;同時,濱陽燃化、金石瀝青、中海精細及以玉皇為代表的山東獨立煉廠共計1390萬噸/年的產能正在整合。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表示,未來煉油主體將明顯增多,傳統地煉加新興民營大煉化占全國煉油市場的份額將提升至37%。煉油工業將以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為依托,提升煉油核心競爭力。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所長戴家權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認為,到2025年,國企、民企和外資企業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落后產能將加速出局。


      “2025年,獨立煉廠產能或超5億噸/年,產能占比將擴張到44%左右,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產能占比或遭擠壓,分別占比30%、21%和5%。”徐娜表示,“2021年我國煉油產能仍將呈現擴張趨勢。雖然產能整合也正在進行,但相比較而言,新建及改擴建裝置均呈現煉化一體化、油頭化尾的特點,這一趨勢在'十四五'期間將逐步凸顯。在日益增加的原油加工量背景下,中國原油進口量或易漲難降,新建與整合并存煉油產能將進一步擴張。”


      需求增速減緩


      “十四五”期間,我國煉油產能不斷增長,下游產品供應量勢必增加。面對快速增長的成品油供應量,國內市場能否完全消化?


      據權威機構預測,我國成品油需求將從2019年的 3.32 億噸增至2025年的3.56 億噸峰值,年均增長 1.2%。一方面,得益于我國龐大的汽車保有量以及穩步增加的汽車銷量,預計今年我國汽油消費量或重返上漲勢頭,有望突破1.6億噸。另一方面,7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銷售和登記注冊的重型柴油車將全部實行國六排放標準,或將刺激LNG重卡銷量增長,從而抑制柴油消費增長。“但綜合考慮,預計今年柴油消費量仍有望超1.87億噸,同比上漲2.8%。”徐娜說。


      “綜合消費量來看,在不考慮庫存及進出口條件下,中國汽、柴油產量依舊明顯大于國內消費量,供應過剩現象依舊存在,今年過剩產量或超4000萬噸。”徐娜指出。


      業內人士指出,從區域來看,沿海地區成品油出口及調運壓力加大。“十四五”期間,廣東、浙江和江蘇等省份的成品油或將從供需平衡或小幅過剩轉為嚴重過剩。同時,山東和東北地區過剩壓力加大,沿海地區需要加快成品油出口以及向中部調運能力建設。


      戴家權指出,成品油需求增速正在減緩,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會使石油需求的中長期增長受限,成品油需求或進入峰值前的最后增長階段。(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產能加速擴張 2020年過剩煉油能力或達3億噸/年

      產能加速擴張 2020年過剩煉油能力或達3億噸/年

      業內認為,隨著大型煉化項目的落地,煉化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落后的煉油裝置將逐漸被淘汰,中小型煉化企業也危機重重。
      2017-11-06
    •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近年來,受進口原油進地方煉廠政策放開影響,國內煉油產能利用率持續降低,煉油產能過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氣體加工車間班長馬少斌建議,利用出口調劑,緩解煉油產能過剩矛盾,避免多頭對外自...
      2018-03-21
    •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6月18日,第八屆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在連云港召開。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強調,煉油行業“絕不能再做用今天的投資去制造明天災難的蠢事”。
      2019-06-26
    • “十四五”我國煉油業面臨三大挑戰

      “十四五”我國煉油業面臨三大挑戰

      “十四五”期間,我國煉油行業正處于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點,該行業盡管仍是我國交通等領域主要的燃料來源,但仍面臨著宏觀政策調整、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偏弱等挑戰。
      2021-08-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