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我國煉油業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8-11





      “十四五”期間,我國煉油行業正處于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點,該行業盡管仍是我國交通等領域主要的燃料來源,但仍面臨著宏觀政策調整、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偏弱等挑戰。


      首先,煉油行業低碳轉型任務較重。煉油行業既是能源生產者,也是產生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行業。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數據,2017年中國石油加工轉換、煉焦及化學制造業年能耗5.6億噸標煤,對應二氧化碳排放約10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占工業部門排放量的27%。石油加工環節實現低碳轉型任務較重。


      其次,煉油能力過剩形勢較為嚴峻。“十四五”期間,我國仍將有多個千萬噸級煉廠建成投產,預計凈增能力0.96億噸/年,2025年煉油能力將達9.8億噸/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國。考慮到需求及出口空間,2025年我國煉油能力至少過剩1.6億噸/年;再考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繼續推進煉油項目以滿足自身需求,或加大成品油出口置換原油出口,我國煉油能力過剩程度將進一步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全球煉廠被迫停產或提前檢修,疫情結束后,全球煉廠恢復正常生產且檢修明顯減少,未來全球成品油供應有望繼續增加,成品油貿易競爭的加劇也會使煉油毛利在低位徘徊。


      再次,煉油格局重塑,市場競爭加劇。“十四五”期間,民企仍有數個世界級煉廠將建成投產并淘汰部分落后產能,預計到2025年,民企煉油能力將達到2.94億噸/年,占全國煉油總能力比重升至30.0%。其中,民企有5家千萬噸級煉廠合計產能1.5億噸/年,占民企總煉能的51.0%。若民企“十四五”期間新建成項目均能獲得“兩權”,2025年民企原油非國營貿易允許量有望達到2.8億噸。同時,外資也在大規模進入中國加油站經營領域,更為活躍地參與市場競爭。這些都將導致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部分規模小、低效益的企業將不得不關停,部分新建項目或將延期,甚至不排除少數大型煉廠因經營不善而暫時陷入困境、我國煉油格局洗牌重組的情況。


      在此背景下,我國煉油工業發展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由大轉強、由粗放向精細,踏上全面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首先,要堅持轉型內涵發展,在做好產能置換、裝置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精細化、功能化化工產品。其次,要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把攻克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作為不二的戰略選擇,充分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有針對性地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形成煉油、乙烯、芳烴全流程全產業鏈自有技術。再次,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在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實現清潔生產,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裝置的同時,突破一批高效節能、安全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最后,要堅持數字智能發展,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新機遇,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現代工廠,形成傳統行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作者: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 費華偉 高振宇)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產能加速擴張 2020年過剩煉油能力或達3億噸/年

      產能加速擴張 2020年過剩煉油能力或達3億噸/年

      業內認為,隨著大型煉化項目的落地,煉化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落后的煉油裝置將逐漸被淘汰,中小型煉化企業也危機重重。
      2017-11-06
    •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近年來,受進口原油進地方煉廠政策放開影響,國內煉油產能利用率持續降低,煉油產能過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氣體加工車間班長馬少斌建議,利用出口調劑,緩解煉油產能過剩矛盾,避免多頭對外自...
      2018-03-21
    •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6月18日,第八屆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在連云港召開。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強調,煉油行業“絕不能再做用今天的投資去制造明天災難的蠢事”。
      2019-06-26
    • 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 產能優化迫在眉睫

      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 產能優化迫在眉睫

      煉油行業新建與整合產能持續釋放。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石油中長期需求增長乏力,成品油需求或進入峰值前的最后增長階段。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亟待提速產能優化。
      2021-05-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