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加速擴張 2020年過剩煉油能力或達3億噸/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06





      今年以來,中國成品油需求增速不斷下滑,但同時,不管是國企還是民資,都在爭相上馬大型煉化項目。
     
      這兩個因素導致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局面日益加劇,傳統煉化企業將迎來嚴峻考驗。
     
      業內認為,隨著大型煉化項目的落地,煉化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落后的煉油裝置將逐漸被淘汰,中小型煉化企業也危機重重。
     
      超10個大型煉化項目 加速產能擴張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10月份,中化集團與旭陽集團合作在曹妃甸建設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國大型煉化項目再添新丁。
     
      6月份,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也已經開工。到2018年,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的項目和浙江石化2000萬噸/年的項目即將建成。
     
      今年三季度,中石油云南煉油廠和中海油惠州二期煉油廠將陸續投產,前者擁有1300萬噸/年產能,后者包括22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及10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
     
      據了解,中石化計劃“十三五”期間,投資2000億元,優化升級打造茂湛、鎮海、上海和南京四個世界級煉化基地。四大基地優化升級后,總煉油能力將達到1.3億噸/年,新增4000萬噸/年的產能。
     
      除中石化外,中石油、中化集團、中海油集團、兵器集團也在全面發力,將全面升級擴建現有裝置。目前,中石油、兵器集團以及各民營巨頭已經開始陸續強勢進入煉化行業。
     
      截至目前,國內已經在建或有計劃建設的千萬噸級以上煉化項目已經超過10個,僅民資煉化項目就有7個,中國煉油產能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擴張。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一次煉油能力已達到7.8億噸/年,今年下半年云南煉化1300萬噸/年以及惠煉二期1000萬噸/年煉化項目建設完畢并投產,其他千萬噸級煉化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預計2020年中國一次煉油能力或將達到9億噸/年。
     
      而在國內煉油能力不斷擴張的同時,國內汽柴油需求正在迎來拐點。
     
      據金聯創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汽油消費量為1.17億噸,同比僅增1.55%,2017年1月份-7月份汽油消費量同比增長1.27%,其中1月份-4月份更是出現了負增長。
     
      近年來,中國汽車保有量增速不斷下降。而國家政策不斷引導消費者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費。今年發改委等十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以及正在制定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汽油、柴油消費量增速或將處于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狀態。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孟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則是成品油供應能力不斷擴張,2020年中國過剩煉油能力或將達到3億噸/年,引起業內對未來石油煉化行業的擔憂。
     
      成品油市場迎來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將煉油產業集中布局在環渤海、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成品油消費旺盛地區,降低東北、西北地區煉油規模占比。“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東部沿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
     
      劉孟凱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政策宏觀調控與市場選擇,扶大抑小,實現中國煉化產業規模化、一體化、規范化,整個過程也將是以“新”換“舊”的轉變。
     
      在他看來,七大石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帶來煉油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激化競爭,在競爭中重鑄市場秩序,促進產業健康、良性發展。對于部分生產效率低下、缺少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中小型煉油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另外,已經服役二三十年的煉油裝置,其先進性與新建煉油裝置存在顯著差異,將成為市場淘汰的目標。
     
      據統計,2015年以來,中國已淘汰落后煉油能力共計7385萬噸/年,這個階段主要通過“政府的手”來實現,未來“市場的手”將發揮更多作用。
     
      事實上,很多煉廠已經意識到這種危機,開始通過抱團的方式來壯大自己。
     
      9月中旬,浙江省率先牽頭成立了浙江石油集團,強勢進入煉化市場。其股東之一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浙江舟山投資建設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9月底,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在濟南正式成立,注冊資本擬定為900億元,該集團由東明石化牽頭,共16家地煉聯合出資。
     
      煉化組團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地方煉廠更深層次的合作,優化整合地方煉油企業在原料采購、物流配送、資金流通、產品優化等方面的配置,實現資金、物流方面的統籌,提高煉化行業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
     
      劉孟凱還指出,現在來看,留給煉化企業的時間并不充裕,未來極有可能處于劣勢的獨立煉廠,正在尋求新的發展機會。(記者 李春蓮)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嚴重 進口原油多頭對外問題亟須解決

      近年來,受進口原油進地方煉廠政策放開影響,國內煉油產能利用率持續降低,煉油產能過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氣體加工車間班長馬少斌建議,利用出口調劑,緩解煉油產能過剩矛盾,避免多頭對外自...
      2018-03-21
    •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煉油行業:不能用今天的投資制造明天的災難

      6月18日,第八屆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在連云港召開。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強調,煉油行業“絕不能再做用今天的投資去制造明天災難的蠢事”。
      2019-06-26
    • 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 產能優化迫在眉睫

      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 產能優化迫在眉睫

      煉油行業新建與整合產能持續釋放。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石油中長期需求增長乏力,成品油需求或進入峰值前的最后增長階段。煉油行業供過于求隱憂浮現,亟待提速產能優化。
      2021-05-11
    • “十四五”我國煉油業面臨三大挑戰

      “十四五”我國煉油業面臨三大挑戰

      “十四五”期間,我國煉油行業正處于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點,該行業盡管仍是我國交通等領域主要的燃料來源,但仍面臨著宏觀政策調整、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偏弱等挑戰。
      2021-08-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