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輪胎行業迎來了又一輪并購重組潮。日前,江蘇省興化市慶豐橡膠輪胎有限公司所屬資產在經歷過一次流拍后,第二次被拍賣。同時,盛泰輪胎與興源輪胎整合,永泰輪胎被華盛橡膠重組。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隨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受阻,以及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和環保督察等因素,未來我國輪胎企業倒閉并購會有一個高潮期,輪胎行業開啟了又一輪的整合期。
資料圖:輪胎生產線(圖片來源:互聯網)
資金困局 明星企業為之坍塌
由于資金運轉不佳,部分輪胎企業無法支付銀行貸款利息,而被逼走上拍賣道路。
位于浙江溫州的百力橡膠輪胎有限公司,曾一度雄心勃勃,豪言成為國內大型輪胎生產企業并計劃2016年上市。但因攤子鋪得太大,又遇上溫州民間借貸風波,資金面吃緊,加上企業投產后產能沒有跟上,
無法及時支付銀行貸款利息,最終被銀行逼債,通過變賣廠房及設備還債。據悉,其相應資產評估價3.721億元,變賣價為2.081億元,競拍者在經過146次出價后,最終以2.41億元成交。
像這樣被逼拍賣的企業,其實并不止百力橡膠輪胎一家。“許多輪胎企業追求短期效益,盲目地擴充產能,導致企業進入困境。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是依靠銀行借貸來無序擴大產能,最終走向了倒閉拍賣的命運。”山東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指出,過去幾十年的發展,
國內輪胎企業依靠信貸資本投資擴產、低水平重復建設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輪胎生產國,但也造成輪胎行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狀。近幾年,隨著產能日益過剩、美國雙反等貿易摩擦加劇,我國輪胎行業進入一個瓶頸期,于是產品積壓、資金鏈斷裂、借款還不了、員工工資發不出去成為部分企業的夢魘。
同時,業內專家指出,很多中小輪胎企業為了從銀行貸款,早已經把不動產抵押給了銀行,面對越來越嚴厲的貸款政策,目前已經很難貸到款了,從民間借的高利貸更像是飲鴆止渴。而天然膠的暴漲暴跌又讓企業本來就很脆弱的財務變得更加艱難,部分輪胎企業為了減少開支只得關閉部分生產線。一位中型輪胎企業的高管無奈地說:“被收購是我們最好的結局。”
環保風暴
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除了市場問題,橡膠輪胎產業的外圍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近段時期,各地大規模開展環保督察、安全監管、取締“小散亂污”等系列行動,包括輪胎在內的眾多中小化工企業,因環保問題被關停整頓。
青島關停165家化工和橡膠企業、70家化工企業被責令關停、日照關停14家橡膠輪胎企業、“散亂污”企業9月底前一律關閉……近段時間,輪胎主產地山東不斷爆出此類消息。據不完全統計,該省因環保、安全設施不達標被關停的化工類企業,已達千家之多。
“環保督察給了政府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制造產業一個契機,一些環保和節能不達標的中小企業首當其沖,而且今后的環保政策將越來越嚴厲。”山東省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曉指出,大批中小型輪胎企業因為環保不達標面臨罰款整頓,沒有政策支持,就得不到貸款,只能退出市場。
山東省日前發布的《山東省制造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加快去產能。顯而易見,一些斜交胎等低檔產品一定將被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將被勒令停產。因此,業內專家指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小型輪胎企業倒閉、整合、收購的現狀將不會改變,而且不排除未來有大型輪胎企業倒閉的可能。
改變現狀 重組整合再掀浪潮
為了扭轉這一困局,輪胎行業又一次開始了整合大潮。
目前,盛泰輪胎與興源輪胎的戰略合并已經確認,并得到當地政府和銀行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這兩家輪胎企業在全國的地位非常重要,去年全球75強輪胎企業排名中,興源輪胎位列第22名,銷售額達到12.85億美元;盛泰則位列第30名,銷售額達到8.24億美元。
此外,恒豐橡塑繼拿下德瑞寶、沃森橡膠等公司后,近期又與涌金輪胎簽訂租賃協議,有業內人士判斷,涌金輪胎有可能被恒豐橡塑全部接盤。與此同時,興源輪胎還正在洽談對宏宇橡膠的整合,奧戈瑞被曝與山東大海集團達成深度合作。
張洪民表示,輪胎產業是規模經濟,一個地區上百家輪胎企業,從資金、設備、原材料供應等方面看,都不是科學配置。以資產為紐帶,成立幾家大的輪胎集團,淘汰落后產能,能夠形成規模經濟,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國家逐漸加大對輪胎行業的規范力度,靠擴產能、上規模就能取勝的時代過去了。”盛泰集團副總經理孫紅旗說,“嚴格準入條件、兼并重組、戰略合作,這些都是行業發展的理性回歸,是走向健康發展的開始,而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劉海軍)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