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在江蘇省南京市組織召開2017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以安出席會議并致辭。
劉利華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行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部署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強調要以創新融合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行業運行穩中有進
2016年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整體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態勢,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為產業下一步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主要表現為:行業整體效益水平再上新臺階;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能力建設實現新突破;產業補短板取得新進展;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去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速為8.4%。實現利潤總額6464億元,同比增長16.1%,行業平均利潤率達到5.3%,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主要產品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成果顯著,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市場滲透率超過80%,國產品牌的高端彩電、手機和路由器加快涌現。新興領域產品布局不斷拓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虛擬現實設備以及無人機等新興產品種類不斷豐富。
從行業運行看,重點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圍繞高端芯片、新型顯示等產業短板,在政策取向和技術趨勢的引導下,資源整合積極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部署落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帶動兩化融合水平穩步提升,2016年我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1.8%,工業企業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38.2%。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領域的產業融合、技術融合、市場融合進一步加速和深化,正逐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劉利華強調,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是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加速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也是各國和地區構筑競爭新優勢、搶占競爭新制高點的必爭之地。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轉型期,需要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創新驅動作用,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領技術創新與生產方式轉變。要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深入分析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一方面,全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各方積極構建電子信息產業新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創新,引領產業新變革。另一方面,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也需要認真應對多方面挑戰:宏觀發展環境仍然復雜嚴峻;核心基礎能力仍顯薄弱;新興技術產業化步伐仍需加快;產業生態體系構建仍待加強。
重點落實四項工作
劉利華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全行業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全局,深化創新驅動,緊密圍繞突破核心技術,優化布局,構建生態,拓展領域,推進應用,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深化與傳統領域融合發展,以產業新動能帶動經濟社會實現新發展。要落實四項重點工作:
一是突破產業核心技術,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要加快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強系統創新和重點突破相結合,集中優勢資源,持續推動核心技術發展,守住產業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底線。要瞄準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布局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各省區市要立足基礎,突出特色,大力推進省級創新中心建設,待條件成熟后再上升為國家創新中心。要堅持夯實底層,補齊高端芯片、傳感器、系統集成等基礎、通用技術短板;積極布局全息顯示、虛擬現實、量子通信、下一代計算、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器件等技術領域,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實現換道超車。要優化創新組織方式,積極探索以“揭榜掛帥”、產業聯盟等形式,積極推進強強聯合、協同攻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滿足信息消費新需求。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促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提升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整合能力,積極打造應用牽引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實現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產業鏈各環節協調互動,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加速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遷移。要以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以產品標準升級為抓手,加快推動手機、彩電等主要終端產品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積極發展以智能硬件為代表的新興產品,制定智能可穿戴設備及服務等新型消費電子產品推廣目錄,豐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供給。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強化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逐步形成骨干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小微企業競相發展格局。
三是拓展行業應用領域,促進兩化深度融合。要以體系化思維彌補單點弱勢,在工業控制設備、工業機器人、工業智能傳感器等核心技術產品和智能裝備系統實現根本性突破,推進網絡關鍵技術設備自主創新,提升電子信息產業服務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支撐能力。要認真總結彩電、光伏等領域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成功經驗,加快向全行業推廣,全面提升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要積極推進安全可靠電子信息技術和產品在工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開展各行業的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加快推進制造強國進程。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實現產業共贏。要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搭建開放高效的國際合作平臺,整合利用全球產業資源,與各國一道開辟增長新動力,探索發展新路徑,促進產業提升,實現合作共贏。要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加大與中亞、非洲、拉美等區域國家的合作力度,構建緊密強勁的電子信息領域伙伴關系網絡。加強與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的對接,積極推進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動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做了《以突破核心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為實現“十三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的工作報告。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喬躍山分別對相關政策文件的落實工作進行了安排。
來自工信部辦公廳、規劃司、財務司、科技司、電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信息通信發展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部屬單位、相關行業組織、企業代表等約150人參加了會議。(記者司建楠)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