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進口沖擊 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當發力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21





      近年來大豆進口量不斷攀新高。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我國大豆進口量1390.4萬噸,同比增長5.4%。如何應對進口大豆沖擊,重振國產大豆行業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
    dadou
      據了解,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尤其是優質食用大豆生產基地,2017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突破5000萬畝,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到全國的1/2,其中90%以上用于食品加工或直接食用。重振黑龍江大豆產業對于應對進口大豆沖擊有著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農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認為,大豆行業存在種植成本高,優質、功能性、高端品種研發投入不足、推廣慢,市場體系不健全,產、運、銷資源配置不夠優化,銷售環節多、成本高,種豆農民售糧成本增加等短板。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高向秋建議國家把黑龍江省列為優質食用大豆發展區,加快對黑龍江大豆交易中心大宗電子交易資質的批復。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提供給《中國貿易報》的資料顯示,去年大豆種植面積有所恢復,因為前年玉米價格太低,農戶不愿種玉米而改種大豆。今年種子公司和農戶可能又要多種玉米了,因為大豆在南方不好銷,豆價不高,如果能找到大豆銷路,農民還會種大豆。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告訴記者,振興大豆產業不僅要種好糧,更要賣好糧,要加強優良大豆種子培育、種植、生產、銷售、加工等全產業鏈資源整合水平,以加工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原來我們讓更多的人來買大豆,現在要把大豆做好做精致,這樣就不愁人們不買大豆。”唐啟軍說,黑龍江大豆要充分發揮綠色、高蛋白、非轉基因優勢,確保我國大豆種植業乃至整個產業鏈從源頭上進一步提擋升級。對優質大豆進行追本溯源,通過互聯網等方式直接了解大豆種植生產到加工一系列流程,將大豆進行差異化分類,加強對高蛋白大豆、有機大豆、富硒大豆、無腥大豆等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的重點培育。
     
      在他看來,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大豆加工企業的補貼力度,從而提高企業收購大豆積極性。
     
      高向秋和唐啟軍都很看重爭取大豆國際市場定價權、話語權。高向秋建議,將黑龍江大豆交易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大豆交易中心具備線上線下交易、產銷直接對接、倉儲物流調配、供應鏈金融服務、信息采集發布等功能,解決交易環節多、成本高,物流資源不優化、費用高,供應鏈金融服務跟不上,金融工具服務大豆實體經濟能力弱等短板,最終目標是爭奪高蛋白大豆定價權、話語權,打造中國乃至世界高蛋白大豆定價交易中心。唐啟軍還呼吁爭奪高蛋白大豆定價權,增強現貨交易市場與期貨交易市場等多市場聯動性,有效保證和完善全國大豆市場交易體系,不斷深化“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貿易等試點,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功能。(記者 劉國民)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黑龍江111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通過備案

      日前,黑龍江省科技廳對159家申請備案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進行了審核,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科服匯眾創空間等111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首批通過備案。
      2017-03-22
    •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大力扶持綠色食品產業

      2016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對綠色有機食品產業扶持力度,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列出專項資金,用于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培育、整合、創建綠色有機食品品牌
      2017-03-23
    • “出海口”拉近黑龍江與南方沿海地區距離

      3月14日,黑龍江省政府對外發布消息,2017年1—2月份,哈綏俄亞班列發送貨物總量1 7萬噸,貨值約1 1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哈綏俄亞班列發送的貨物主要以發往中國南方港口的糧食、木材為主。
      2017-03-24
    • 擺脫“能源依賴”重鑄發展動能 黑龍江迎來振興之春

      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困難挑戰,經濟結構“優化向好”,逐漸擺脫“能源依賴”,動能轉換不斷加速,經濟發展亮點頻現。老工業基地迎來了“振興之春”。
      2017-03-27

    熱點視頻

    對話失控奔馳司機:車子沒改裝過 想跳車時也很恐懼 對話失控奔馳司機:車子沒改裝過 想跳車時也很恐懼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