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一陣陣微風吹來,黑龍江訥河市同義鎮慶寶村水稻種植大戶姜利民的千畝水稻田里碧波蕩漾,猶如一片綠色海洋。
2017年,利用土地規模連片的優勢,姜利民與綏化慶安縣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簽訂合同,將承包的1000畝水田作為龍慶稻—3號種子繁育基地。將原來的傳統種植轉變為訂單農業,同時依托訥河市研究所的技術優勢、人才力量、科研成果,使得姜利民在水稻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嘗到科學種植甜頭的姜利民,也深刻感受到,種地不能再靠天吃飯,而是需要科技的支持,于是,他決定與研究所長期合作。
今年已經是姜利民與研究所合作的第三年。姜利民說:“這兩年,我把眼光瞄向了科技含量更高、種植難度更大的水稻種子繁育。目前,正與綏化慶安縣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合作,由他們提供籽種,訥河市水稻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我負責種植和管理,這樣產量和價格都相應提高了不少,而且政府還有相應的補貼,收入也穩定了。”
據姜利民介紹,他種植的水稻畝產可達600公斤,比普通水稻畝產多100多公斤,而且種子回收價格每斤還高出普通水稻0.1元左右,每畝就可以增收200多元,再加上今年政府對水稻種植還給予每斤0.5元的催芽補貼,這樣算下來,一年可增加二十多萬元的收入。種植風險少,銷路有保障,政府有補貼,使得姜利民對水稻種植更有信心了。
轉自: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