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如今的交通不再單純是出行的路徑,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一張張特色的名片,是人在路中、路在景中的最好呈現。12月1日,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旅游公路網規劃(2022—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未來,河南將完善旅游公路網絡布局、加強旅游交通服務、開發打造交通文化旅游新產品,到2030年,全面建成“貫通全域、銜接順暢、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質”旅游公路網。
“旅游+交通”深度融合 “快進慢游”玩轉河南
據了解,河南將充分利用現階段各層次公路網絡資源,提升景區通達道路等級,打通景區串聯通道,構建景區旅游環線,打造“快進慢游深體驗”旅游公路網。
如何滿足“快進慢游深體驗”旅游出行需求?《規劃》中提出,將把全省旅游公路網分為主線、支線、聯絡線三個層次。主線以高速公路為主,承擔“快進”功能,服務高熱度旅游區(點)集聚區間以及與全省主要旅游城市的快速聯系。支線以普通干線公路為主,承擔“集散”功能,服務高熱度旅游區(點)集聚區間便捷直連以及與主線的快速聯系。聯絡線以普通公路為主,承擔“慢游”功能,服務景區與支線的便捷聯系。
據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景區分布情況,河南將堅持以景定線、以線穿景、連點成線、穿珠成鏈,分類分級串聯全省重要旅游資源,規劃布局“一帶一廊多環”的“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一號旅游公路,總規模約16600公里,由27條主線約5000公里、35條支線約5500公里和200條聯絡線約6100公里構成,直接連通全省90%的旅游景區,基本實現高熱度旅游區(點)20分鐘上高速。
河南將全力打造四大精品旅游品牌
“結合河南四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旅游資源稟賦,河南將重點塑造‘黃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態伏牛’‘紅色大別’四大一號旅游公路品牌,支撐‘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一號旅游公路品牌體系建設。”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黃河古都”一號旅游公路品牌。以“黃河魂、古都韻、中國情”為文化主題,展現多姿多態的大河風光和偉大的治黃水利工程等,傳承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
打造“太行天路”一號旅游公路品牌。以“太行天路、暢享運動”為文化主題,展現太行山雄偉的地質地貌和獨特的“紅色+紅葉”景觀,推廣徒步、攀巖、滑翔等時尚戶外運動。
打造“生態伏牛”一號旅游公路品牌。以“生態伏牛、盡享休閑”為文化主題,發展天然溫泉、高山滑雪等產品,培育回歸自然、生態康養、調節身心、放松愉悅的旅游產品和消費需求。
打造“紅色大別”一號旅游公路品牌。以“紅色信仰、綠色體驗”為文化主題,弘揚傳承大別山精神,打造紅色品牌,同時展現油茶獨特茶香和豫南古樸美麗的山鄉風韻。
豐富完善配套設施 提升旅游公路服務品質
《規劃》提出,依托網絡布局,結合沿線自然環境、景區分布等因素,豐富完善游客驛站、觀景臺、營地等配套設施,著力提升旅游服務品質。
推動旅游公路廊道綠化向美化、彩化升級,打造“暢安綠舒美”的特色化生態旅游公路。
選擇旅游公路沿線景觀資源豐富、游客騎行和步行需求量較大的路段,打造具有通達、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復合功能的主題旅游綠道,完善旅游綠道安全隔離、標志標線等設施。
在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標準、規范的基礎上,根據游客驛站所處位置、功能需求等,統一規劃、分類建設,靈活配套停車、觀景、休息、購物、如廁、加油等服務功能。
依據旅游公路沿線自然條件、景觀特色等,建設一批歷史、研學、紅色、觀鳥、攝影、騎行、馬拉松、越野、徒步等特色主題公路,強化拓展“旅游公路+”深體驗服務功能。
同時,注重與周邊風景協調融合,強化觀景平臺自身景觀功能,滿足停車觀景、拍照、停歇等需求,實現“站在風景上看風景”。
此外,河南將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目的地旅游動態咨詢功能和服務資源,打造交旅綜合服務平臺,滿足旅客購票、餐飲、住宿、購物、自駕租車、定制客運、預約出行等個性化、多樣化旅游需求,提供普惠化信息數據服務。(梁倩文)
轉自:河南政府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