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活則全局活,民營企業興則全局興。小微企業作為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洛陽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促創新的重要主體、惠民生的重要領域、社會公益事業的主力軍。發展小微企業,是促進洛陽民營經濟騰飛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洛陽完成從老工業基地到創新之城華麗蝶變的重要力量。
洛陽,這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都,這座承載新中國建設使命的老工業基地,這座承擔著“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帶動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使命的現代城市,正煥發著勃勃生機。近年來,洛陽市以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為統攬,搶抓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設的機遇,革故鼎新、敢闖敢試、開拓進取,實施“重微共振”工程,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將創新創業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推動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快速健康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洛陽市民營經濟貢獻了57.5%的稅收、62.8%的國內生產總值、87.1%的高新技術企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 87.5%的企業數量。截至2017年年底,洛陽市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億元,小微企業新增就業人數超過9萬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新時代迎來新變革、新氣象,洛陽踏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節拍,搶抓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設機遇,推動雙創事業向著“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探索打造獨具特色的雙創升級版,爭當河南省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改革開放激發內生活力
改革開放天地寬。
肩負國家小微雙創基地城市示范、國家自創區等“國字號”平臺建設重任,洛陽市先行先試,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審批服務、降低稅費負擔,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竭力讓所有在這里的企業安心、放心、舒心地創新發展。
近年來,洛陽市以“放管服”改革為切入點,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升級政務服務內容,傳遞雙創“政能量”。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工程,實施“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歸集”模式,“簡易注銷”成功經驗在河南省推廣,建成全程電子化自助打照系統,企業從籌備開辦到進入市場的時間由1個月縮短到3個工作日。
同時,洛陽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管”和“服”上下功夫,按照《洛陽市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截至目前,洛陽市16015戶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免稅額1.43億元。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洛陽“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續加大。“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洛陽以小微雙創示范建設為契機,打出了“放管服”改革組合拳,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成本,極大地釋放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活力。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洛陽市各類市場主體戶數為424563戶,同比上升14.2%。
“以開放拓展增長新空間。”這是老工業基地洛陽激發內生發展活力的又一舉措。
近年來,洛陽借力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和鄭洛新國家自創區洛陽片區“兩區同建”等機遇,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扎實推進各個領域開放工作,吸引了惠普、霍尼韋爾等27家世界500強企業,中興通訊、恒大集團、深圳華強集團等47家國內500強企業前來投資興業,為洛陽經濟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新動能。同時,加快“走出去”,讓更多的“洛陽制造”海外“圈粉”。比如,成立僅 8 年的海鑫毛毯堅持開拓國際市場、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兩手抓,目前產品外銷比例達 80%,在印度投資的生產基地已順利投產。
在開放中發展,在改革中前行。隨著改革開放創新聯動格局加速確立,洛陽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潛力,雙創正迸發出澎湃力量,邁向高質量發展新目標。
奏響“洛陽創新”最強音
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近年來,洛陽圍繞小微雙創示范建設為主線,始終把創新擺到發展的戰略高度,聚焦企業主體,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招才引智,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不斷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普萊柯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 11.7%,先后建立 3 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引進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藍耳病研究首席科學家田克恭為代表的 200 多名科研人員,擁有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80 余項,在國內獸用藥品技術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建龍微納長期專注于分子篩產業研發、生產,牽頭組建了河南省吸附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為國家該行業標準制定成員單位;
盛鐵耐火依托中鋼耐研院、河南科技大學等科研力量,圍繞環保樹脂泡泥領域,深入開展院企校企合作,迅速形成創新能力,成長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
這些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有力支撐洛陽市小微雙創的蓬勃發展,推動構建現代創新體系。
當然,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撐。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洛陽市持續實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玉洛匯”計劃,構筑人才“磁場”,“雙創”人才齊會聚。僅以“河洛英才”計劃為例,截至目前,前三批累計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7個,兩院院士等各類專家33名,第一、第二批落地團隊已獲得1.14億元財政扶持資金,多個團隊項目駛入實質化運營“快車道”。這些高層次人才團隊的項目產業化后,為洛陽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并為相關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創新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洛陽市小微企業新增就業人數超過8萬人,達歷史新高。
企業創新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都離不開平臺載體的搭建。近年來,洛陽市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計劃,以科技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研發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主攻方向,率先開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動高水平創新主體強勢崛起,高質量創新平臺快速涌現。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洛陽新增創新主體2685家、創新平臺950個,總量分別是2015年的3.02倍、1.97倍。
同時,洛陽積極推動大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一大批創新平臺在這里設立。一拖集團聯合中科院計算所洛陽分所等5個單位共同成立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中科院自動化所在洛成功孵化中科慧遠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同時,與大型制造業企業中實重工打造先進制造業共享產業園;中信重工成立了創新研究院,打造成“研究院+產業園+投資人”為一體的新產業研究及孵化基地。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院所和龍頭企業建設清華高端裝備院洛陽基地、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等12個新型研發機構。此外,先進礦山裝備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洛陽恒生科技園、洛陽信息科技城等形式各異、功能齊全的雙創孵化載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逐步形成了“全域孵化”的生動局面。
雙創既是小微企業的生存之路,又是大企業繁榮興盛之道。值得一提的是,實施“重微共振”工程可謂是洛陽市小微雙創的最大特色。3年來,洛陽依托中信重工、一拖集團、LYC軸承等在礦山裝備、農機裝備、高端軸承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實施“重微共振”工程,布局礦山裝備配套產業園、農機裝備配套產業園、軸承企業園等專業園區。在此機遇下,鋁鈦材料精深加工小微企業園發揮大型龍頭企業萬基控股、雙瑞萬基在電解鋁及海綿鈦生產上的優勢建設,吸引100余家在孵企業為其進行配套;礦山裝備小微企業園發揮中信重工龍頭帶動作用,通過搭建園區服務、融資擔保服務、企業信息共享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吸引180余家小微企業進駐……洛陽市通過實施“重微共振”工程,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搭建促進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對接平臺,探索獨具特色的雙創升級版,“以大帶小、以小促大、優勢互補、重微共振”的小微兩創示范城市建設盛景已然形成。
當前,隨著小微雙創工作的蓬勃發展,各類技術研發、平臺載體搭建、人才隊伍建設等創新要素的集聚,“雙創”已在古都洛陽形成燎原之勢,讓洛陽科技創新能力更強——158個“洛陽支座”撐起港珠澳大橋,“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筑“安全線”,“洛陽創新”為C919國產大型客機編制“鐵甲衣”,“天宮”“蛟龍”“天眼”“墨子”等國家重大科技成果中閃耀著“洛陽創造”的元素……如今,洛陽置身于創新創業大潮,讓這座千年古都和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芽,生機盎然,奏響“洛陽創新”最強音。
引金融活水澆創新之花
科技金融活水澆灌,創新之花競相綻放。
今年8月9日,洛陽市一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市金融辦業務辦理窗口,經過10分鐘資料審核、業務審批,當即使用還貸周轉金800萬元。這下子避免了因為流動資金緊張而導致貸款還款逾期。
“這些周轉金不僅辦理方便,還可以免費使用7天,至少為我們節約了11.2萬元,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這位負責人介紹說。
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還貸資金周轉困難,2014年,洛陽市政府出資設立了政府還貸周轉金。統計顯示,自2014年4月開展業務以來,截至2018年7月底,已累計辦理5868筆,周轉金額達265.3億元,政府資金累計周轉量約106倍,為企業直接節約融資成本5.5億元以上。
這是洛陽市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洛陽市出臺并持續落實科技金融“1+11”政策,加快實施“引金入洛”工程,深入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探索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以引進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為重點,加快金融機構集聚,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推動小微企業上市、掛牌、再融資,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業創新機制,讓金融機構敢貸、能貸、愿貸,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洛陽強化“銀企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大力實施“政銀合作”,與合作銀行共同建立中小企業專項規模及綠色審批通道,為小微企業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務。自開展“政銀合作”以來,中國工商銀行洛陽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洛陽分行、中國銀行洛陽分行,已累計為1754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93.72億元,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同時,洛陽市以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為抓手,加快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在河南省率先探索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業務,推動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洛陽市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470萬元,為科技型企業批準授信額度2.95億元。此外,自2003年10月成立以來,洛陽創業擔保貸共為全市符合條件的各類創業人員辦理創業擔保貸款22.66萬筆,總金額超200億元,直接扶持約23萬人創業,間接帶動79萬余人實現就業,放貸量占河南省總量 的1/5以上,連續多年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前列。
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政策是基石。
近年來,洛陽市以“雙創示范”為統領,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在落實國家、省鼓勵創業創新政策的同時,構建“1+3+N”的政策體系,以政策紅利為孵化載體和小微企業發展增添動力。
3年來,洛陽市成立了以洛陽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先后召開20余次由市級領導主持召開的領導小組工作推進會,出臺了《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推進方案》《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建立了基本的工作機制。
為推進小微雙創發展,洛陽市以“放管服”為導向優化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以普惠與特惠相結合、融資與獎補相結合的思路,圍繞空間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完善融資體系、創新主體培育、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政務環境優化等方面出臺了40余項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政策,率先形成了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1+3+X”政策體系。
政策制定出臺是第一步,更重要在于政策落實,真正惠及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為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推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洛陽印制1萬冊《洛陽市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政策摘要匯編》,精準投放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小微企業工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鄉村創新創業基地等六大類園區,服務入園企業(團隊)查閱咨詢,極大地提高小微企業政策知曉率,著力釋放政策紅利,不斷增強小微企業政策獲得感。
同時,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健康環境, 洛陽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律師顧問服務團,聘用具備為小微企業提供法律維權服務能力的律師事務所,為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高效法律服務。律師顧問服務團與50余個小微雙創重點園區建立了律師法律顧問聯系,開展了40場專業法律講座。通過開展“提升小微企業依法合規經營能力,有效解決小微企業法律風險” 培訓咨詢宣傳活動,為入駐小微雙創重點園區的小微企業提供法律維權服務,有效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合同及股權糾紛等法律問題,減少小微企業的法律風險。
此外,以賽促創。近年來,洛陽市積極組織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總決賽、中國·洛陽(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創業之星大賽等大型展會賽事活動,奔涌的“創客浪潮”激發了大賽參與者的激情夢想,為雙創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砥礪奮進新時代,雙創筑夢新征程。洛陽將緊緊圍繞小微雙創示范建設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重微共振”工程,打造雙創升級版,匯聚新時代雙創力量,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雙創工作勢必掀起新一輪創新熱潮,推動洛陽民營經濟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挺進。(董偉鋒 葉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