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通遼玉米創全國糧食主產區三項單產紀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28





      萬畝片平均產量為1247.22公斤/畝、十萬畝噸糧田產量為1042.公斤/畝、百萬畝核心區測產結果為945.29 公斤/畝……


      內蒙古“東北糧倉”通遼市傳來喜訊,在剛剛落幕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包市”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觀摩座談會上,來自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河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區內外的23名玉米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2024年通遼市玉米單產提升百萬畝核心區進行復測驗收。經過專家復測,其上述三項檢測分別創全國糧食主產區萬畝、十萬畝、百萬畝單產紀錄。


      “這次是對通遼百萬畝核心區、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的大戶進行測產,產量都刷新了我們國家玉米主產區最新的大面積的高產紀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組組長李少昆說。


      內蒙古通遼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今年玉米種植面積達1900余萬畝,其中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模式面積達到602萬畝,占全市三分之一的玉米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364萬畝。今年將新建高標準農田313萬畝、社會化服務面積858萬畝。計劃到2026年,將建設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1500萬畝,同步推進社會化服務和單產提升,可再新增糧食產能20億斤以上。


      “玉米高產得益于淺埋滴灌、密植高產、一噴多促等技術手段的推廣運用。”通遼市農牧局種植業科科長殷鳳珍表示,今后通遼市將持續加大千萬畝節水高產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社會化服務三位一體來推進單產提升。在今年的基礎上,再擴大規模,讓技術應用更加到位。


      通遼市委副書記、市長奇·達楞太在觀摩座談會上表示,近年來,通遼聚焦“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重大戰略任務,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中國農科院“科技包市”的賦能助力下,連續兩年刷新東北春玉米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最高單產記錄,實現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據他介紹,下一步,通遼將大力實施玉米單產提升整市推進行動,全力打造千萬畝現代節水高產農業示范區。同時,將與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共同探索創新機制、整合集成項目,打造國家級千萬畝“噸良田”示范基地、秸稈轉化綜合利用示范區、玉米新質生產力發展樣板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記者邵玉琴 通訊員李木子)


      轉自:央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