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當前,包頭稀土高新區上下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抓好一系列重大政策結合起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謀劃實施系列舉措,精準落實各項工作,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2017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先后出臺《對稀土新材料企業進行銷售獎勵的實施意見》等10余項政策措施,真金白銀、真抓實干服務企業,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電價市場化改革、創新融資方式、降低物流成本等11個方面打出“組合拳”,全年兌現項目扶持資金約3億元,累計為企業解決用電成本1.8億元;對20個項目實施“挖潛增效”工程,重點收集企業的先進技術、創新亮點,幫扶企業加快發展。
防控風險,必須堅定不移去杠桿。采取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措施,優化融資結構去杠桿,大力發展信貸投放,包頭稀土高新區與包商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包頭農商銀行建立3個“助保金池”,鋪底資金1200萬元,先后為15家企業授信1.5億元。
大刀闊斧降成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累計補貼包頭伊利乳業等3家企業協作配套獎勵資金21.53萬元;積極鼓勵企業進入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多邊交易,24家稀土企業享受0.26元/度的特色產業電價,8家企業享受6分錢的電力多邊交易電價。
補短板就是強根基。包頭稀土高新區設立3億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基金,易云捷迅云計算大數據應用中心投入運營,大數據產業園完成基礎施工,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大數據產業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包頭電商谷”上線電商平臺60個,包頭稀土高新區初步建成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等。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實體經濟,關鍵在于推動產業提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主導產業邁向高端。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項目補齊高端短板,重點推進寧波韻升永磁材料等一批引領性項目,率先實現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形成永磁、儲氫、催化、拋光、合金五條產業鏈,鐠釹轉化率由20%提高到75%,鑭鈰轉化率由30%提高到63%,帶動稀土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長32%;投資10億元打造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有效降低磁材企業電鍍成本40%,打通稀土永磁材料后加工瓶頸,釹鐵硼毛坯就地加工轉化率從“零”一步提高到80%。
傳統產業精益求精。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以希望鋁業、華鼎銅業、包頭常鋁、威豐電磁為龍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震雄銅業40萬噸陰極銅30萬噸銅導體、喜凱隆30萬噸鋁合金20萬噸鋁型材等一批重大項目試生產,鋁水轉化率將由75%提高到100%,電解銅轉化率由61%提高到100%。
高端制造風生水起。北方股份、中車電機等知名企業以過硬的產品質量,穩步拓展國際市場,北方股份國家重點新產品NTE260電動輪礦用車市場擴展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產業興則實力強。截至目前,園區擁有百億企業1家、五十億級企業2家、十億級企業12家、其他行業“冠軍”企業20家,有效壯大了實體經濟規模,構筑起地區經濟的實力“硬核”。
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2017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先后制定出臺《促進科技創新20條政策措施》《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推進電子商務全覆蓋、全面實施“多證合一”改革,不斷推動創新創業熱潮在高新大地涌動。2017年,園區新增各類企業1126戶、新增個體工商戶1531戶,同比分別增長26.4%和12%,目前累計擁有各類企業7366戶、個體工商戶10131戶。
商事制度改革與創業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大量市場主體,帶動了新增就業。其中,在創業帶動就業方面,集聚大學生創業企業230家。在就業服務方面,截至2017年10月,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016人,農牧民轉移就業978人。
當前,包頭稀土高新區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增強改革協同性,發揮各方積極性,為園區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李寶樂)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