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的開展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成為推進精準扶貧、發展創新產業的強大動力,如今農村電商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依托“品味突泉”電商平臺,建設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13個。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產業品牌,如永安西大拉子黑木耳、突泉三聯粉條、杜興綠興源蘿卜干、水泉步陽草編等。截止目前,突泉縣個體網商已達到1000余人,新增網店800余家,發展電商用戶1萬余人。
為構建電商支撐體系,助推電子商務快速成長壯大,突泉縣依托“品味突泉”電商平臺,積極夯實運營服務、網絡銷售和物流配送三大基礎。創建培育公共品牌,力推優質特色農副產品。推進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把進村入戶普及電商知識、幫助引導貧困戶開辦網店、扶持農戶開發網貨產品確定為重點幫扶內容之一,促進了農民增收。
為提高群眾對電商的認知,培養農村電子商務實用人才,鄉鎮政府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培訓室,聘請專業講師定期對貧困戶進行電商思維、網店運營相關課程培訓,解放了群眾思維。
以電商為杠桿,借力發力、多方向撬動、多手段扶貧是關鍵。突泉縣在利用電商扶貧方面做出了以下努力:
搭建貧困信息數據采集站:適合突泉縣所有貧困戶。突泉縣以電子商務三級服務體系為載體,搭建貧困信息采集站,由電商中心對接大數據分析中心,電商中心負責信息采集,大數據分析中心負責數據庫實時更新,以此掌握貧困人口脫貧情況,監督扶貧政策精準落實。
利用互聯網暢通上行銷路:適合老弱病殘可零活增收的貧困戶。“品味突泉”網銷平臺特設扶貧模塊,專營貧困戶農特產品、手工藝品,通過網絡宣傳、平臺共享、資源對接暢通銷路,實現增收,降低貧困戶農作物滯留腐爛式損失。
開通扶貧專線助力農產品上行:適合農特產品規模生產的連片貧困區。針對農特產品種類多,產量高的貧困村,加大了物流開發整合力度,補貼政策傾斜,暢通物流運輸專線,提升物流配送時效,以物流為載體促進農產品上行,幫扶貧困人員脫貧增收。
匹配用工資源幫扶就業對接:適合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利用電子商務三級服務體系,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無縫對接貧困勞動力與就業資源,推動農村就業供應上行,縣域招工需求下行。
通過預售發展庭院經濟:適合年老或留守的貧困戶。推行“電子商務+庭院經濟”結合模式,形成種養殖規模,利用“品味突泉”集中上網交易,降低種植風險,增加收入來源。
進村建廠搭建扶貧產業鏈條:適合沿線周邊的貧困戶。與縣生產加工企業對接,建立“加工生產帶動貧困就業、電子商務帶動生產銷售”的產業扶貧鏈條,幫扶貧困戶造血式、雙贏式、持久式、穩定式增收致富。
技術下沉提供生產增值服務:適合土地多的貧困戶。通過與農資企業或農牧業局培訓股開展合作,讓技術專家深入基層,進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指導貧困戶科學種田,提高農作物產量、色澤,增加農作物交易價值。
電商培訓注入發展動力:適合有能力做網店、微商的貧困戶。針對貧困戶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的電商思維、知識、技能培訓,傳遞網絡經濟思維,提升網絡創業、就業、銷售等增值能力,為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注入發展動力。(突泉縣商務局)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