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站在內蒙古扎賚特旗胡爾勒鎮南山上,只見昔日裸露的沙土地已被生機勃勃的綠樹叢林所覆蓋,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鄉村美景。
今年,胡爾勒鎮在全鎮范圍內實施了萬畝造林工程,建設了2.6萬平方米的森林公園,力爭將胡爾勒鎮打造成“森林小鎮”,讓青山更秀麗、家園更美好。
胡爾勒鎮所打造的“森林小鎮”,只是我盟打造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的一個點。
記者在盟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我盟今年全面啟動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建設工程,將利用三年時間,通過實施重點區域綠化、林果業產能遞增行動、退耕還林、鎮村綠化、國民綠化和科爾沁沙緣地生態修復 “六大工程”,把大興安嶺南麓建設成為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
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建設工程充分結合各地自然地理特點和資源優勢,構建以“烏阿海滿”黃金旅游線、省際大通道沿線為主軸,以大烏蘭浩特森林城市生態圈、科爾沁沙緣生態圈、嫩江右岸生態圈為節點,以綽爾河、歸流河、洮兒河、蛟流河、霍林河五大流域沿岸沿線綠化帶為支撐的“兩軸三圈五帶”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建設完成后全盟森林覆被率將提高到33.3%以上。
三年內,將完成重點區域綠化30萬畝、新增果樹經濟林面積15萬畝、退耕還林40萬畝、村鎮綠化15萬畝等,建設10個“森林小鎮”、100個森林村莊和100個義務植樹基地,完成沙地生態修復11萬畝。
今年是我盟實施大興安嶺南麓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工程的起步之年,春季以來,興安盟各地圍繞著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建設任務,奮力攻堅克難,實現了工程建設的良好開局。共完成六大工程建設36.8萬畝,占年度任務的99.5%,累計完成建設投資7億元。
興安盟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科右中旗境內,據全區第五次沙化土地動態監測顯示,科右中旗沙地面積達到610萬畝。今年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阿里巴巴“螞蟻森林”互聯網治沙項目落戶科右中旗,目前完成治沙造林2.8萬畝。“螞蟻森林”互聯網治沙項目是科爾沁沙地治理的一項創新舉措,也是我盟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的亮點項目,為了保證樹木的成活率,當地林草部門安排專人進行管護。
阿爾山市積極開展轄區內的義務植樹活動,共組織人員5000余人,栽植優質苗木10萬余株。將義務植樹、紀念林和中蒙友誼林等造林綠化模式相結合,設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脫貧致富”等15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綠化造林地塊,同時推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在紀念林基地苗木上懸掛二維碼標識牌,群眾可以通過申請進行樹木認領,全面激發了全民造林綠化的積極性。
為保證三年工程如期保質保量完成,興安盟推行了“造、管、營”三項保障連動機制。
完善“造”的機制。進一步創新造林模式,統籌實施國家項目重點工程造林、社會化股份制造林、社會資本與政府投資合作PPP模式造林、先造后補式政府激勵造林,探索完善林業合作組織造林、林場專業隊造林等“多主體聯合”造林。結合脫貧攻堅,在工程建設上優先將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改善貧困地區人居生態環境,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參與項目建設獲取勞務報酬。
完善“管”的機制。在森林草原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區禁牧、征占用林地、毀林開墾等方面統籌統抓,實行專業管護與工程承包管護相結合、封山禁牧與圍封管護相結合、重點區域專人管護與家庭管護相結合,持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全面落實生態扶貧清零達標專項行動,474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全部上崗履責,輻射貧困人口1.3萬人,人均增收3700 元,實現了“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的目標。
?完善“營”的機制。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做好確權登記工作。推進林權抵押擔保,有效盤活林地、林木資源,破解經營者資金短缺的難題。盟旗(縣市)兩級財政部門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仍安排一定數量資金用于扶持林果產業。通過政策引力、政府助力,匯聚起干部的精力和百姓的民力,匯聚了林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轉自:興安盟行政公署辦公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