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是呼和浩特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中國乳都"也是呼和浩特市一張引以為傲的"響亮名片"。作為全國乳業發展的"排頭兵",呼和浩特依托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政策扶持,奶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規模化養殖度不斷提高,奶業經濟呈現良性健康發展勢頭。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舉行了呼和浩特專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呼和浩特市長馮玉臻介紹,呼和浩特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乳業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綠色化改造方面成效顯著,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明顯提升,伊利、蒙牛躋身全球乳企十強。呼和浩特加快實施伊利健康食品產業園、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全力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
依托獨有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政策扶持,呼和浩特市奶業規模迅速擴大,規模化養殖率不斷提高。2018年,呼和浩特市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170萬畝、奶牛存欄33萬頭、原奶產量190萬噸,居全國乳業重點城市前列。全市奶牛規模化養殖率達到98%以上,近85%的農戶進入產業化鏈條,伊利、蒙牛兩家企業的銷售總收入接近1500億元。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乳業,2018年呼和浩特市出臺了《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若干意見》《推進乳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圍繞率先實現乳業制造4.0這一目標,推進乳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了優質奶源基地建設、農企利益聯結、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特色中小企業集群培育和乳業國際化創新"五大升級"計劃。
今年,呼和浩特市又研究制定了奶業振興扶持政策,全面提升呼和浩特乳業整體發展競爭力。扶持政策具體為:每年計劃安排1億元以上連續4年在優質牧草種植、新建牧場、改造升級牧場、外購奶牛、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補貼。計劃到2022年全市奶牛存欄達到50萬頭,年單產達到8.7噸,年產生鮮乳260萬噸,配套全株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牧場管理全面實現標準化、智能化。奶源質量追溯和品質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縮小呼和浩特市乳企與乳業發達國家乳企的差距,用世界標準打造世界品質,開啟創建"世界乳都"的新征程。
馮玉臻表示,將加快推動伊利健康食品產業園、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兩大投資千億元級的項目落地,同步建設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等項目,不斷增強民族乳業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伊利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同期增長16.89%,較上年實現百億級增長,創歷年來最大增幅,凈利潤64.52億元,繼續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近年來,隨著全球織網戰略的推進,伊利全球創新網絡已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目前,伊利的高端產品占比已經高達49%,居業內首位。
近年來,為生產高品質好奶,蒙牛不斷全方位提升國際競爭力。如今,蒙牛產品在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蒙古、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十分暢銷,并與法國、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不同層面的合作,國際化布局已初具規模。今年上半年,蒙牛實現銷售收入398.57億元,同比增長15.6%;實現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33%。
當前,新一輪產業變革已經來臨,全球化、品牌化、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今乳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憑借"中國乳都"這一"金名片",呼和浩特乳產業在國內乃至國際乳業市場都立足了腳跟。目前,呼和浩特正在向"世界乳業之都"不斷邁進,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記者 張卓敏 張君 通訊員韓明通)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