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呼和浩特龍頭企業厚積薄發爭創一流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15





      優秀的企業是一個地方的亮麗名片。作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許多龍頭企業正在從地區名片成為中國名片,并從中國名片走向世界名片。


      提到呼和浩特,首先想到的企業名片就是伊利、蒙牛。


      如今,伊利集團已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乳制品企業。憑借最優的產品品質,領先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其經營業績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86.77億元,同比增長11.98%;凈利潤56.48億元,同比增長11.73%,在實現高位雙增長的同時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其中營業總收入、凈利潤、綜合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滲透率等核心指標蟬聯亞洲第一,凈資產收益率持續領跑全球乳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不無自豪地說。


      目前,伊利集團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伊利集團正通過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持續推動全球乳業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創新協同,開拓一條讓世界共享健康的“乳業絲路”。同時,為面向全球市場競爭,作為乳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部署“互聯網+”戰略,大力推廣“互聯網+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緊跟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致力于打造覆蓋“產品研發—生產制造—質量管控—終端銷售”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產業鏈,構建智慧乳業,引領行業變革。 目前,伊利已建立了乳制品全產業鏈工業信息化體系,構建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物流“三智一體”的“智慧乳業”格局,正在建設乳制品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推進制造業工業互聯網發展進程。


      作為呼市兩大乳業巨頭之一的蒙牛集團,已連續11年位列全球乳業20強,截至今年上半年,蒙牛在全國共建有生產基地43個,新西蘭設有生產基地1個,去年年底印尼生產基地也正式運營,年產能合計為1027萬噸。2018年蒙牛實現收入近700億元。


      近年來,蒙牛著力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先后與丹麥阿拉福茲、法國達能、美國白波、新西蘭安碩、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新西蘭梅西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快速實現了與國際乳業先進管理水平接軌,并形成了集奶源建設、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大型乳制品全產業鏈,規模化、集約化奶源比例達100%。


      生物制藥是首府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主營業務為動物疫苗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金宇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全球行業排名第18位,連續兩年被國際知名雜志《動物藥品》評為亞洲和大洋洲地區最佳動保公司,近5年公司收入、利潤、納稅平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位居國內動物疫苗行業龍頭。


      金宇公司有著60年獸用生物制品生產及研發積淀,由于率先采用細胞懸浮培養和抗純化濃縮連續流工藝技術,大大提升了中國獸用疫苗產業升級與生產質量水平,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在口蹄疫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方面,已成為行業質量標準的制定者,疫苗產品涵蓋豬、禽、芻和寵物四大類100多個品種,檢測診斷試劑30多個品類,是國內產品品類最齊全的動保公司。


      “品質金宇”戰略實施以后,金宇公司產品已覆蓋全國,營銷網絡實現從規模養殖場到散養戶的全方位覆蓋。與此同時,產品出口蒙古,向“一帶一路”、東南亞沿線國家出口工作已啟動。


      2017年金宇北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堪薩斯世界動保走廊成立,成為中國首家擁有獸用生物制品海外研發中心的動保公司。公司有超過1/5的員工從事研發工作;建立來自中國高等院校生物領域的60余名科學家專家庫;研發技術和設備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形成細胞技術平臺、純化濃縮平臺、病原診斷與菌毒種平臺、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基因工程構建平臺五大科研平臺。


      如今,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總投資50億元建設的金宇國際生物產業園即將投產,金宇率先踐行《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加速了裝備、工藝、產品和質量標準的產業升級。“‘十三五’期間,公司的發展戰略是‘走市場化、國際化道路,做國際型企業’,通過努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時代企業。”金宇集團董事長張翀宇充滿信心地說。


      首府光伏產業發展也走在了前列。


      位于金橋開發區的內蒙古中環產業園現已形成全球質量最優、單體規模最大的高效單晶硅晶體制造基地,是集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電站應用以及關聯配套產品于一體的綜合性光伏產業園區,當前還在建設國內最大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用硅單晶體制造基地及國家級的半導體晶體研發中心。


      截至目前,內蒙古中環產業園已有入園企業16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自治區、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11個,累計完成投資269億元,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約119億元,實現利稅總額約7.6億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材料領域,2009年至今,中環股份先后投資建設完成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硅生產一期、二期、三期項目,四期及四期改造項目基本建設完成,已形成晶體年產能30GW、晶片產能6GW的生產規模,綜合開發能力、產品技術、產業自動化水平全球領先,單晶晶體晶片的綜合實力、整體產銷規模位列全球前列,高效N型硅片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2019年6月,中環股份攜手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材料產業化工程五期項目,項目總投資91.3億元,預計在2022年6月全部建成達產。(記者 李海珍)


      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呼和浩特市農牧業三項重點工作成效顯著

      2016年,全市運行奶牛規模化牧場242個,肉羊出欄100只以上的養殖場5600余家,馬鈴薯一級種薯覆蓋率達到100%,500畝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100個,連片種植苜蓿草保留面積20萬畝,在建的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1個、市級農業示范園區6個。
      2017-03-21
    • 呼和浩特市全面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格局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充分利用電價優勢,致力于能源密集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和發展,逐步培育了新能源汽車、藍寶石、碳材料、云計算大數據等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
      2017-05-18
    • 發展農村經濟 內蒙古呼和浩特升級改造農家樂

      發展農村經濟 內蒙古呼和浩特升級改造農家樂

      利用周末假期,約上三兩好友,來一次短途鄉村自駕游,體驗一把鄉村住宿、在農家樂里吃農家飯、采摘新鮮的蔬菜的樂趣,成為時下許多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民的休閑選擇。
      2017-08-15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力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力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大數據產業發展浪潮中,緊緊依托自然稟賦、能源區位以及政策保障等優勢,大力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力爭建設成為立足內蒙古,服務京津冀,輻射全中國的數據中心、中國云計算大數據增值服務中心和中國云計...
      2017-10-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