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兩會”召開之際,2017年山西經濟運行情況公布。
據介紹,2017年,山西省經濟發展由“疲”轉“興”,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集聚,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圖片來源:互聯網)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山西經濟增長在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延續了2016年下半年以來逐季回升的發展態勢,第一季度(6.1%)走出困難時期,上半年(6.9%)實現與全國同步,前三季度(7.2%)首次超過全國水平,全年增長7%,比全國快0.1個百分點,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
在全省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山西省2017年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全年關閉煤礦27座,退出產能2265萬噸,壓減鋼鐵產能325萬噸。非煤產業成為工業增長的主動力,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非煤產業增加值增長9.7%,快于煤炭產業6.1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6.2%。非煤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9%,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5.7%,汽車產量增長3.3倍。
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山西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全年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快于全省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1.8倍(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5倍),高端裝備制造業增長47.6%,新材料產業增長8.6%,生物產業增長11.1%。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山西經濟發展中服務業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中,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8%,快于第二產業1.3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3.5%,高于第二產業占比12.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2%,高于第二產業2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
山西省統計局局長張曉東表示,山西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改善。GDP增量超過去五年增量總和,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4973.5億元,較上年增加1923.1億元,比前五年增量總和(1836.2億元)多86.9億元。PPI結束了2012年以來下降的態勢,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到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1-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90.5億元,是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記者 劉素清 通訊員 張瑞)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