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朔州:發展新興產業 建設成長型資源城市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6





      朔州市地處山西省北部、晉陜蒙交界,是一座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的新興城市。建市近30年來,朔州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日趨完備,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對外形象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近年來,朔州確立了生態立市、穩煤促新的發展戰略,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緊抓住被國務院確定為山西省唯一的成長型資源城市,被國家工信部列入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全國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為國家大宗工業固廢及資源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市等機遇。


      朔州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在高端陶瓷和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煤化工、生物醫藥、文化旅游、草牧業和農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尋求突破。與此同時,朔州始終把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作為重要抓手,致力于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大型招商和經貿活動,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朔州,經濟的外向度和開放度不斷增強,已成為山西乃至中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朔州市對外貿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按海關經營單位口徑統計,全市進出口總額從1993年的19萬美元發展到2017年的7922萬美元,出口從1993年10萬美元發展到2017年的3987萬美元。朔州市對外貿易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進出口產品不斷增加,進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優化。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亞麻打成麻、動物飼料等。出口產品逐步擴大到醫藥制品、小雜糧、高嶺土、石墨電極、活性炭、硅錳合金、日用陶瓷、家用鍋爐等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日漸增加。山西吉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空心膠囊2013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藥品注冊審核,正式進入美國制藥業,年出口額近1億元;右玉縣圖遠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凍干小香蔥獲得中國綠色產品環保認證,產品遠銷德國、美國等國家;山西諾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聚丙烯安瓿小容量注射劑產品是我國制藥領域里注射劑類的重大革新,填補了國內塑料安瓿生產的空白,目前產品全部出口東南亞、中東等國際市場;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煤矸石為原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煅燒高嶺土的國內領先專業公司,是國內同行業中唯一一家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高嶺土生產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國家;朔州市亨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耐火材料原料出口商,年出口各種耐火原料及制品20萬噸,公司生產的高級耐火材料莫來石已占領全球此種產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二是進出口國別日益多元化。從一國小額貿易發展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有:美國、韓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意大利、荷蘭、英國、德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三是進出口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一家進出口企業發展至備案登記企業160家。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企業齊頭并進,呈現了各類企業競相開展進出口業務的良好局面。


      四是貿易方式日漸多元化。一般貿易占絕大多數,來料加工、進料加工、進出保稅倉庫的貨物業務同步開展。


      五是陶瓷產業貿易獨樹一幟。朔州作為全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地區,陶瓷生產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產區,陶瓷生產始于西漢,興于遼宋。《明史》有“陶埴一枝,獨擅北方”的記載,現存于上海博物館和法國集美博物館的兔毫盞和滴油碗、白瓷刻花壇等再現了遼宋時期朔州的制瓷水平。現保存完好的大同九龍壁、六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青釉茶具、毛澤東像章和七十年代人民大會堂山西廳使用的黑釉茶具,均出自朔州。陶瓷為這座塞北新城刻下了時代的印記,也承載了一片土地的驕傲。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朔州陶瓷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已形成日用瓷、工藝瓷、建筑瓷競相發展的勢頭。到2017年底,全市共有陶瓷企業74家,陶瓷生產線131條,日用陶瓷產量達25億件,“懷仁陶瓷”和“應縣陶瓷”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懷仁縣和應縣日用陶瓷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被認定為“山西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2018年“懷仁縣日用陶瓷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外貿轉型示范基地。2017年陶瓷產品出口達2.8億元人民幣。


      2018年4月,朔州市舉辦了首屆中國·朔州進出口陶瓷產品交易會。因瓷而設,以瓷為媒的交易會,展示了朔州市陶瓷設計、陶瓷藝術創作、陶瓷文化等多元素的陶瓷發展歷史積淀。展館內外展品琳瑯滿目、精品薈萃,精美的陶瓷藝術作品使與會人員驚嘆不已,陶瓷產品“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特質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交易會融合了朔州非物質文化展示,瓷仿制的應縣木塔、陶瓷樂隊演奏所用的各種陶瓷樂器等陶瓷藝術品讓國內外的客商贊嘆不已,展示了朔州市陶瓷歷史文化傳承和現代制瓷工藝融合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是全市陶瓷產業發展的一次對外展示,更是對朔州市人文歷史、自然環境、轉型發展、風土人情、社會民生等方面的一次綜合性展示,對于提升朔州陶瓷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乃至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朔州市將按照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要求,以“瓷成精品”和打造“南瓷北移示范基地”為方向,實施“以煤扶瓷、煤瓷聯合”戰略,充分發揮“山西日用陶瓷出口基地”的產業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與精品化道路,按照產業生態化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增強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培育形成現代陶瓷產業體系為主線,按照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集群化發展的要求,實現朔州陶瓷產業由生產型向創造型、品牌化轉變,將朔州打造為璀璨的“中國北方日用瓷都”。(作者:寇冠世)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山西確立2017年旅游發展新目標

      到2020年,力爭旅游經濟總收入、人均出游率、旅游就業三項主要指標實現“三個翻一番”。將旅游業建設成為山西經濟結構調整的先導產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2017-03-23
    • 山西今年投入12.9億元建設大水網

      記者從山西省財政廳獲悉,近日省財政下達大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經費12 9億元,用于中部引黃、小浪底引黃、東山供水、淜頭水電站工程的建設。
      2017-03-23
    • 山西近5年排污權交易逾18億元

      山西省環保廳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山西省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224宗,成交金額3 79億元。過去5年間,山西共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金額逾18億元。
      2017-03-24
    • 山西省新能源發電突破500億千瓦時

      從2008年7月28日山西首座風電場正式并網至今年2月底,全省風電、光伏新能源發電累計已突破500億千瓦時,達到538億千瓦時,全省新能源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
      2017-03-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