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山西省累計造林13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0.5%,增速居全國第九位,全省累計投入林業生態建設資金154.17億元。這是山西省國土綠化推進力度最大、投入資金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綠化成效最好的時期。在2018年脫貧攻堅戰中,山西省林草局通過“五大項目”惠及52.3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10.5億元。
另一組數字同樣含金量十足。2018年山西省政府向社會公布:2016年,全省森林生態總價值量達3172.64億元,每公頃森林價值量達6.37萬元。
森林生態價值可以用貨幣化形式具體化,但山西省林草局局長張云龍為記者列舉的數據對比,其價值顯然不能用貨幣簡單衡量。
在對比的天平上,一邊是蘆芽山,一邊是太原火車站。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呂梁山脈北端,是中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區中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保存著大面積華北落葉林和大片的云杉林。太原火車站位于太原市迎澤區迎澤大街東端與建設路交叉口,每天有超過55對列車發往全國大部分省(區、市)。
蘆芽山實時監測的負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5000-8000個,太原火車站負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100-300個。以世界衛生組織界定清新空氣的負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1000-1500個為標準,蘆芽山早已將太原火車站遠遠甩在身后。
森林生態價值是以貨幣化形式評價森林生態效益、衡量林業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山西省森林生態價值評估從2013年開始,歷經5年,匯集了13個森林生態站的連續監測數據,對森林的涵養水源、凈化大氣環境、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森林積累營養物質和森林游憩共7項生態功能進行價值研究得出最終結論:山西省森林的主要生態功能為涵養水源和凈化大氣環境,其價值估量占到全省森林生態價值總量的60.6%。
評估結果進一步印證了山西成為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改善最快的省份。據《2017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顯示,2000年以來,全國31個省(區、市)植被生態質量均呈改善趨勢,其中14個省(區、市)植被生態改善指數在10以上,山西居首位。
林因草挺拔,草因林秀美。林草融合發展,科技興林和科技興草同步,山西省林草局專門成立草地技術研究團隊,解決草原退化、沙化、鹽堿化問題。
山西省現有3272萬畝宜林荒山大多在生態脆弱地區。生態欠賬較大,任務很艱巨。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補考趕考”“綠化、彩化、財化”,將全省國土綠化推向新高潮。
山西省林草局今年將營造林400萬畝以上,森林撫育95萬畝,新育苗25萬畝,義務植樹5000萬株。全省預計用8年時間,使現有八成以上的宜林荒山實現綠化,為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26%儲備資源。同時,對現有590萬畝未成林地進行補植補造,為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23.5%奠定基礎。
進入春季,山西各地林草系統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春季植樹造林,按照省林草局要求,僅春季就要完成全年造林任務的80%以上。
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山西以干果經濟林產業發展為重點,做強叫響“山西紅棗”“山西核桃”等優質品牌,依托連翹、沙棘等資源優勢,全省將建設20處干果特色經濟林示范園。
全省打造“黃河之魂、長城博覽、大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為挖掘林區歷史文化和山水生態資源提供機遇。山西省林草局的“一圈兩山十二集群”發展模式應運而生,在全省打造100個森林康養小鎮、100個基地、500個特色村,持續推進綠色扶貧,保持50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今年,山西省林草局將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并已設定目標:創建3-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品牌,建立10處以上省級森林公園,促進市、縣森林公園建設。全省新建2-3處省級濕地公園,做好4處國家級濕地公園的試點驗收。此外,山西還將爭取批復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1處詳細規劃及5處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記者 景慎好 通訊員 劉子英)
轉自:中國綠色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