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之間,2019年已經過半。
站在時間的坐標點上,回望精彩的上半年,改革創新的活力充滿三晉大地,奮發有為的圖景激動人心。
今年以來,山西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活力,以高質量轉型發展要求引領經濟發展各項工作。
在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經濟半年數據出爐。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8357.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2%。
“全省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超過全年預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衛永杰說。
總量增速“雙躍升”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357.65億元,增長7.2%,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創6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最近幾天,山西迪邁沃科光電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迎春非常忙碌。作為山西首家專注于機器視覺智能化技術高端應用的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其新產品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受到了市場的青睞。馬迎春和她的員工們一起加班加點,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
夜幕降臨,省城太原從電影院到健身房,從書吧到網吧,處處燈火明亮、人頭攢動。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消費需求正向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升級。
一個個火熱的鏡頭,折射出山西經濟活力奔涌、動力充盈、潛力釋放。一組組豐厚的數據,記錄下山西以“三大目標”為引領,開啟新的經濟轉型發展歷程。
“小麥單產提高、工業生產增速加快、投資增速回升、消費增速小幅加快,全省經濟呈現運行平穩、結構優化、活力激發、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變化特點。”衛永杰欣喜地說。
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357.65億元,增長7.2%,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創6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全省經濟總量躍升至全國第20位,經濟增速躍升至全國第10位,經濟總量、增速實現“雙躍升”。
“第一產業增加值236.42億元,下降1.3%;第二產業增加值3574.78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4546.45億元,增長8.1%。”衛永杰說。
省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興毅表示,我省聚焦“三大目標”,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不斷強化政策的調節作用,統籌全局,加快發展,實現了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的“雙躍升”。
增長有速度、有質量,發展有活力、有動力,在新轉型的征程上,山西正勇往直前、闊步前行。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非煤工業增長8.0%,快于煤炭2.0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6%;服務業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4.4%
盛夏時節,和火熱的天氣一樣,太鋼集團車間內機聲隆隆,24小時持續生產。
只有頭發絲的1/20粗、被譽為“黑金”的碳纖維,僅在國內就已供不應求;A4紙1/4厚、“論克賣”的“手撕鋼”,因為附加值高,海外客戶訂單不斷。
從傳統鋼鐵加工邁向高精尖、高附加值產業的太鋼,正是上半年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上半年,我省強力轉型,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煤炭堅定走“減”“優”“綠”之路,不斷提高先進產能占比,先進產能占比達到68%。
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開發,提升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其中,采礦業增加值增長6.3%,制造業增長7.5%。
“非煤工業是工業增長的主動力。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非煤工業增長8.0%,非煤快于煤炭2.0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6%。”衛永杰說。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6%,快于全國0.9個百分點。服務業保持支撐引領作用。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中,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于第二產業1.4個百分點。服務業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4.4%,高于第二產業占比11.6個百分點;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2.8%,高于第二產業25.0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反轉”實現突破,“一煤獨大”正在走向“多元支撐”。張興毅表示,我省主動適應新常態、新趨勢,積極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和結構優化調整。一方面,積極促進能源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高新能源“有效供給”,實現能源供給側的質量提升。另一方面,不斷加快非煤產業發展,著力提高非煤產業占比,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持續改善。
新動能不斷增強
——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9.3%,均明顯快于規上工業增速
上半年,我省強化舉措,加快了新動能培育步伐。
衛永杰說,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加快。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6.3%,較上年全年加快5.4個百分點。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超過上年全年0.1個百分點。全省旅游總收入3630.1億元,增長21.2%;接待國內旅游者人數增長20.5%。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31.8%,超過上年全年4.2個百分點。
“工業新動能較快成長。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增勢較好。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9.3%,均明顯快于規上工業增速。”衛永杰表示。
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圍繞我省轉型發展目標,在產業轉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動能的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夯實轉型基礎,增強發展后勁。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超過上年全年2.5個百分點,超過全國2.4個百分點。
省統計局賈亞軍表示,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新產業、新技術不斷涌現……山西經濟新動能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發展動力正加快轉變。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從‘雙11’到‘雙12’,從網店到實體店,隨著身邊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新增長點不斷涌現,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消費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全省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是山西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的一個縮影。審視山西經濟,產業‘新’字當頭,發展‘活’字打底。新動能繪就了山西經濟的‘高顏值’,讓山西經濟潛力更大、后勁更強。”賈亞軍說。
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393.4 億元,增長12.9%,高于全國9.5個百分點;省屬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6%
積極推進“一優三減”工作,對標立標,全力打造裝備優、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標桿礦井;堅持“一企一策”,持續在22個子公司、235個基層單位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企業內在活力充分釋放,生產經營指標屢創新高……上半年,山西焦煤集團實現利潤近30億元。
以山西焦煤集團為代表,上半年省屬國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展開 一系列改革,效果明顯,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主要指標呈現“7升2降”的良好態勢,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全省省屬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6%。
上半年,我省以改促轉,推進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部分工業行業利潤快速增長。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94.8億元,同比下降1.9%,降幅較1-4月份收窄5.3個百分點,比全國(-2.3%)低0.4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行業實現利潤快速增長。”衛永杰表示。
衛永杰說,全省財政收入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3.4億元,增長12.9%,高于全國9.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45.1億元,增長20.4%。居民收入增長步伐加快,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居全國第7。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均完成全年目標進度。
省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侯曉斌認為,山西正在著力改變過去挖煤、燒煤、賣煤的老路子,積極探索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子,轉型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實現“煤老大”向“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跨越。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
下半年,3700萬三晉兒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把握大勢、用好政策,穩中求進、堅定轉型,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守初心、擔使命,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潛力,穩步向“全年紅”邁進,不斷拓展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