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資源大省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1-22






    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景區留影。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山西是全國唯一的全省域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改革試驗區、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近年來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了不少力氣:按照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要求提出了“三對”,即對標中央要求,對標發達地區做法,對接國際通行的投資貿易規則;“六最”,即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工作目標。
     
      但從不同的機構所作的營商環境調研評價結果看,作為中部省份的山西,營商環境目前還沒有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中,山西省會太原市位居營商環境前100個城市的第36名。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選擇山西率先開展全省域營商環境評價工作試點,對11個地級市進行試評價,將對各市縣營商環境建設形成倒逼,激勵市縣政府加大探索創新力度,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和獲得感。據悉,山西全省域營商環境的評價工作將至少連續開展5年。
     
      通過立法加快提升營商環境的步伐
     
      11月19日是《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的截止日期。繼遼寧、河北、黑龍江、天津等省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后,山西為加快邁入全國營商環境第一方陣,也努力通過立法推動當地政府職能轉變,為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供理論支撐和法律制度保障。
     
      據了解,這份征求意見稿提到了不少政府“不可以做的事”,例如不得禁止、限制外地市場主體到本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務進入本地市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市場主體入會、退會;行政機關應當定期清理廢除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內容;各級政府不得“新官不理舊賬”;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務不得收取清單以外的任何費用……
     
      同時,它也“點題”政府應該多做的事,例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工業用地;統籌安排各類支持創新創業的資金,完善科技創新、融資、財務、人力資源和法律咨詢等配套服務,降低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成本;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降低貨運車輛運輸成本……
     
      9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西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省長樓陽生表示,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過去山西的行政審批“馬拉松”是一個痛點和堵點,所以企業辦一個項目短則三五個月,長則可能一兩年。2017年,山西在全國率先實施全省域的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變“先批后建”為“先建后驗”,變“串聯辦理”為“并聯辦理”,把政府服務承諾與企業信用承諾結合起來,使得企業辦理手續縮減80%,項目報建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開發區工業項目拿地即可開工,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今年5月,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的規定,從地方立法的層面為這項改革舉措提供了法制保障。
     
      山西的這一改革實踐受到了國務院通報表揚。樓陽生表示,山西還在進一步拓展先行先試領域,例如推行企業注冊登記“三十證合一”;在全國率先取消了施工圖的審查,實行告知承諾制和設計人員的終身負責制;推行審批服務便利化改革,申請新開辦企業在山西3個工作日就能完成營業執照的辦理等相關事項,查封抵押、注銷登記等不動產登記事項5個工作日內就能辦妥,一般性工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辦理的時限壓縮至45個工作日,省級依申請辦理的行政許可等六類共1162個行政服務事項網辦率達86%,“一部手機三晉通”APP項目正在升級中,今后可以掌上辦理。
     
      隨著上述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市場和政府邊界變清晰,政府管理部門專業化,政商關系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企業權利在山西能得到有效保障,營商環境自然就好起來,企業、資金和人才自然會流入山西。
     
      在轉型升級中打造新晉商文化
     
      山西是晉商的故鄉,有悠久的商業文化。但10年前,山西煤炭正處于“黃金十年”,煤企占據大量社會資源,其他產業生存空間小。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為主體的重型工業結構對資源依賴性強,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市場高度壟斷,缺乏有效競爭,高科技人才短缺。10年后,山西轉型升級強力推進,區域形象提升。過去是企業到職能部門拜碼頭,現在是政府官員主動對接企業,幫助解決現實難題。
     
      2018年,山西省招商引資任務超額完成,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全國第一,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由年初的40家增至64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0倍。山西的工業、生態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產業開發區齊頭并進,初步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一批產業集群。
     
      同一年,山西日均新設市場主體1600余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500家,提前兩年完成5年倍增計劃。根據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反饋結果,山西7項重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中6項指標大幅提升。
     
      山西省商務廳廳長韓春霖近日公開表示,山西正推動能源朝著綠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方向高質量發展,開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內的信息技術產業是山西轉型發展的重點產業,也是近日山西省公布的中部盆地城市群產業規劃中千億產業集群之一。
     
      近兩年,大量信息技術企業密集落戶太原。2018年,太原的信息技術產業占比已經躍升到全國第二,僅次于深圳。2019年僅3個月內就有兩個省外高端項目實現了從簽約或接洽到落地的一系列流程。
     
      與此同時,山西優化提升“鐵、公、機”,加快建設“岸、港、網”,構建立體聯網、內外聯通、多式聯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架設空地網一體化的開放大通道,為對外開放提供基礎和平臺支撐。
     
      2018年,山西省還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公示口岸進出口環節收費清單,優化通關流程,簡化監管證件,外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實現“一口辦理”。同時,山西省大力推進山西企業“走出去”,實施外貿主體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開拓“千企百展”行動計劃,組織1100多家企業參加國際展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保險和稅收等多方位服務。
     
      2018年9月以來,山西省稅務局繼續加大“放”的力度,不斷創新“管”的方式,持續提升“服”的質效,推出《全省稅務系統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轉型發展實施意見》,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助力企業“小升規”、推進科技創新、服務人才引進、助力企業減負等方面,最大限度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系列措施下,山西省行政效率明顯轉變,服務效率顯著提升,群眾創業創新的動力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王老吉”在呂梁市建廠,7天項目落地、110天產品下線;吉利新能源車落戶晉中;北京電子城在朔州開業……企業家對投資山西的熱情開始上升。
     
      山西媒體近日有評論稱,山西目前最關鍵的是加速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堅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侵蝕營商環境。“只有保持清廉干事的作風,不為難企業也不被圍獵,才能構建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使企業和社會收益都最大化,從而真正為山西崛起厚植土壤。”(記者 季曉莉 王占海)


      轉自:中國經濟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