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山西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綠兩山,治七河”,統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促進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山西省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聚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方針,配套制定鋼鐵、焦化、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等綜合整治方案,攻堅結構轉型。今年以來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1923家,推進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列入年度計劃的17家企業中,5家企業已停產正在實施關閉退出,12家企業已經啟動搬遷。特別是污染較重的臨汾市,今年以來已關停3家焦化、5家鑄造、1家塑料制品、89家汽修企業以及57家家具制造、石料加工、木制品加工等企業。
從2019年7月1日起,山西省在全省范圍開展違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專項行動,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和晉北三市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發現問題整改任務、重點排污單位超標排污等十項任務進行清零,打了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染物排放大大降低,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66,優良天數比例為63%。在京津冀及周邊其他省市中,PM2.5平均濃度排名正數第二,僅次于北京市。
環境變好了,霧霾天少了。好環境讓每個走進山西的人都體會深刻,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期間,山西的天藍水碧給來自全國的教練員、運動員、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親切地稱,這是屬于山西的“二青藍”。
煤矸石山變綠、垃圾山變公園、臭水溝復清流……放眼望去,如今的三晉大地,藍天、碧水、綠地越來越多,山川面貌越來越美,人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山西正昂首闊步,走在綠色發展、轉型發展的道路上。(記者 程國媛)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