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金融俠女”到“養豬皇后”——華裔企業家毛區健麗的中國傳奇


    來源:中國養豬網   作者:王西梅    時間:2017-05-16





      毛區健麗一直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她喜歡做“不一樣的事”,而且每件事都在若干年后被印證是正確的。同時,她深諳中西兩種文化,以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的處事經商之道,并在一次次實踐中逐漸將這些不同之處融合運用到爐火純青。她有過多年與猶太人共事的經歷,在她身上也能看到猶太商人的影子。她向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一樣,有著充沛的精力,不斷挑戰人生的新高度。

    從“金融俠女”到“養豬皇后”  —華裔企業家毛區健麗的中國傳奇
     

      重逢:金融俠女變身養豬皇后,金融、實業同創輝煌


      2016年圣誕節前夕的北京,天空開始飄雪。在那個童話般的大雪天,我再次來到位于華貿中心16號商務樓的亞盛投資辦公室,拜訪其創始人兼CEO,我多年未見的好朋友毛區健麗。


      我與毛區健麗初識于2004年的秋天。當時我在亞洲資本雜志社做財經人物記者,采訪并報道全球范圍內的行業領袖。一位美國的金融家朋友告訴我,她有一個跟我有“同源文化”的合伙人“非常厲害”,讓我一定要采訪。這位“非常厲害”的采訪對象,就是后來成為了我的好朋友、好導師的投資家,業界號稱“金融俠女”的亞盛投資創始人毛區健麗女士。


      毛區健麗早年生長在中國香港,后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讀書,獲會計學學士學位和稅務學碩士學位,是紐約、新澤西州和加州的注冊會計師。曾供職于安達信紐約事務所,后創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憑當時在華爾街不多見的亞洲面孔和流利的中文,以及絕對過硬的專業能力,毛區健麗得以參與首批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上市工作,并為中國當時登陸美國的所有中國銀行機構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做財務顧問,開展其在美國的業務。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互聯網投資大潮的感召下,她隨軟銀、JPMorgan等最早一批風險投資單位一起奔赴中國,尋找在華機會,并于2002年注冊成立亞盛投資公司,定居北京。金融圈從業31年來,她不管是做財務顧問,還是進行直接投資,都能另辟蹊徑,出奇制勝。近年來,最令業界嘆服的是,這位金融界一姐,每次出手都帶著一股“俠女”范兒。從雷士照明到橡果國際,再到剛剛完成的航天科工海鷹集團盧森堡并購案。


      初次見面,類似的多元化文化背景和對中西文化融合問題的相同感悟一下子拉近了我倆的距離。她經歷了早年作為亞洲孩子靠自身的絕對優秀擠入美國主流社會并充分發揮自己深諳兩種文化的優勢服務于兩國人民的化蝶過程,而我則體驗了大學一畢業就作為中方代表被外派到羅馬尼亞與當地企業和政府共同建設中國城項目的混沌與開悟,以及后來作為美國石油公司雇員對接中國央企在中國作業的成功與失敗。我們一致認為,有效的溝通和文化的融合是國際項目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中外之間,盡管文化背景思維習慣法規條約等很多方面有諸多不同之處,但是期望、愿景和終極目標是一致的。而我們,就是那種能夠知不同而與謀,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點,并以合適的方式潤滑雙方的關系的人。


      我們是媒介,是橋梁,也是渡橋人。無論是企業間的合作,員工文化上的融合,都需要像我們這樣熟悉中西文化和思維方式及市場環境游戲規則的人,來做好媒介的工作,實現合作雙方中有效溝通。毛區健麗這樣說,也在多年的跨國業務實踐中,更加明確了對自己角色的定位。當然,這基于她專業的金融、財務知識和財務顧問、跨國并購經驗的積累。


      相聊甚歡,相見恨晚。我倆的友誼由此開啟。后來,由于家庭原因我逐漸淡出中國商業圈,移居美國陪孩子讀書。而她卻從未停止過在亞洲、美洲和歐洲各國各企業之間穿梭的腳步,繼續創造自己的一個個商業神話。


      時隔7年,我們再次見面,絲毫沒有因時間和距離所產生的生疏感。她依舊熱情洋溢光芒四射,操著香港普通話一副斬釘截鐵的鐵娘子風格。但是,我倆都不約而同感覺到了對方身上被歲月洗禮后的變化:我因移居海外回歸家庭而平靜淡定,她卻因從未停歇不斷逐夢歷經商海沉浮的沉淀而洞穿世態心態平和。


      唯一令我驚訝不已的是,我的這位好姐姐,以她姣小的柔弱之軀,真的開始在中國養豬了!環顧辦公室,除了我熟悉的“亞盛投資”中英文Logo字樣,還多了很多淡綠色的“冢”的元素。依稀記得當年她跟我提過她在接觸劉氏兄弟,想在中國養豬一事。我當時當做了一句玩笑話,因為無論如何我是無法把“養豬婆”這個詞匯與當年那位生在香港長在美國曾經叱咤華爾街而且喜歡時尚圈又帶點兒小資味兒的姐姐聯系起來的。


      “Iwant to be the Queen of Pigin China.”(我要做中國的養豬皇后),她用英文笑著對我講,說話時顯得平淡而堅定,眼睛里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我立刻被感動并肅然起敬起來,眼前也仿佛看到了一位優雅尊貴的女皇形象,同時為自己“養豬婆”的想法而感到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毛區健麗看到了我瞬間“石化”的表情,接著解釋說,作為企業家,一定要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因為企業家的使命是要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問題解決了,企業的效益也會相應得到實現。今天的中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解決國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祖國人民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豬肉是我努力的目標。


      我們做投資的,不會局限于某一個行業。但是,只要認準了的事情,我就會投之以極大地熱情全力去做到極致。我喜歡做“NO.1”(老大)。毛區健麗講得有些調皮。


      不過,這次見面,我們要談的重點,還不是養豬的事情,而是我近幾年非常關注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出海并購的問題。2013年至2016年期間由毛區健麗剛剛主導完成的一起攜國企出海,收購盧森堡高科技企業的案例,在成功上市之后獲得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甚至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近10年來,我也親歷或目睹了多起海外并購的案列,從自己主導的購買匈牙利、意大利等國家新能源汽車、低底盤客車技術,到與德國豪車品牌合作高級定制個性化名車業務,從對接中國醫美行業與好萊塢頂級醫療美容儀器單位,到參與多家大型企業海外擴張的顧問業務,期間歷經太多的溝溝坎坎,成功者寥寥。


      我想毛區健麗的這次成功并購的經驗,一定會給我本人和眾多有在海外發展意愿的中國企業有很多指導和借鑒作用。


      講述:攜國企出海,書寫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成功傳奇


      2016年10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訪問盧森堡時,專門對中國航天科工IEE公司盧森堡總部進行了視察,并對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收購IEE公司以來取得的驕人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馬凱指出,航天科工收購IEE公司三年來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是中盧高科技產業合作的典范。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這個案例成功的始末,以及對成功經驗的總結。


      故事源于10年前,長期游歷于世界各地商業環境的毛區健麗敏銳地感覺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時期,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必將從低端走向高端。而中國要想加快競爭步伐,必須爭取時間,通過海外并購來取得先進的精密技術,從而完成高端制造業的轉型。這將是國家的戰略,也是她自己的商業機會。于是,她開始在國際范圍內尋找獵物。


      2011年,毛區健麗從一位德國朋友口中得知,被法國一家大型私募基金ApaxPartners持有了8年的一家汽車感應器公司有意出售。這家公司名叫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Engineering(IEE),總部位于盧森堡,在汽車感應器技術領域處于世界領先低位。毛區健麗馬上感覺到機會來了。因為她知道,汽車感應器雖然是小部件,但是應用領域卻非常廣泛。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領域都會需要。如果有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質量過硬的產品,市場前景將非常樂觀。于是她馬上聯系了這家企業,并第一時間飛往盧森堡了解情況。


      在對IEE情況有了全面科學的了解之后,毛區健麗選擇了自己直接投資加聯合國內企業共同出手相結合的方式,迅速聯系了上汽集團和航天科工兩大企業。經過詳細的評估,航天科工決定由下屬子公司海鷹集團出面參與并購,這是一起在行業內看起來效率極高的并購,2012年底開始談判,2013年3月成功交割,并購完成。


      2013-2016年,毛區健麗作為董事會核心成員,發揮并購后的新公司整合治理的核心作用,協助企業完成了平穩過度并實現盈利。


      2016年9月,IEE被整體裝入海鷹集團下的A股上市公司航天科技,上汽集團和亞盛投資成功退出。在助力中國制造業實現全球化布局和并購同時,亞盛投資也豐厚地犒勞了自己超前的商業判斷。


      作為這次成功并購的實際參與者和真正幕后推手,毛區健麗深感欣慰,她很謙虛地表示是自己只是搭上了國企出海并購的順風車。但是她也坦言,雖然這起并購過程一波三折,很難復制,但是對其他并購案列的借鑒作用還是不容忽視的。通過執行這起并購,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國企業國際化并購之路面臨的明堡和暗礁,也很愿意與更多企業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術業有專攻,投資主體對專業顧問機構的信任是基礎。


      首先,IEE成立于1989年,已有20幾年歷史。公司主要致力于感應器、汽車安全電子領域等高端安全領域的研究、服務及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智能建筑安全管理、運動健康與醫療方面,在歐洲,美洲以及亞洲均有良好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下屬子公司的海鷹集團,也一直希望在民用產業方面有所成就,汽車零部件則是其民用支柱產業之一。毛區健麗及其亞盛團隊也花了2年時間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


      IEE公司無論在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法務上都非常成熟。但是基金公司IEE公司是短期投資者戰略,對短期利潤和財務狀況的追求也會導致對于研發投入的不足。這就導致了IEE在過去八年中少有突破性的研發,在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已經遠遠落后。而作為預購方的中國3家股東,能夠就大力投入研發一事達成共識。


      看起來郎有情妾有意的一見鐘情,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卻突然有了出其不意的變數。并購方海鷹集團突然對于IEE公司盡職調查中的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以及西方的交易方法表示極度擔憂及不理解,對并購顧問亞盛投資也表現出了過度的“謹慎”。由于這是海鷹集團第一次做海外并購,為了降低和控制投資風險,特別對于第一次扮演財務顧問的亞盛投資提出共同投資并加大占股比例的要求。


      這種時候對于亞盛和毛區健麗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而恰恰是在這種時候,“熟悉中西文化和思維方式及市場環境游戲規則”的優勢得以發揮。因為毛區健麗非常明白,這完全是基于中國和國際市場的商業規則和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的。比如會計準則不同,商譽估值的標準迥異,無形資產評估和損益計提等等。在如何用東方語言詮釋歐洲故事上,亞盛和毛區健麗用誠懇的態度,專業的服務和極致的耐心的溝通,最終以自己的直投贏得了各方的尊重與信任。


      也恰恰在這種時候,“金融俠女”的本色得以充分表現出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一方面基于對這宗并購提升中國制造業國際水平的“利國”考慮,另一方面為了表達對于收購方海鷹集團風險的擔當,亞盛主動提出兼做財務顧問和戰略投資人,出資15%,與上汽集團和航天海鷹“同舟共濟”,共同收購IEE。在并購方的邀請下,毛區健麗最后毅然決定將自己的出資額上調到占股30%。當然,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毛區健麗絕非腦子一熱意氣用事,所有的投資決策當然都建立在專業詳盡的財務評估和風險控制流程之上。


      二、并購之后的整合之路任重道遠,做好文化上的融合是關鍵。


      對收購后新公司的管理,是所有并購案中最大的挑戰。國際商場上不乏國際巨頭并購后在“整合”這道關卡面前折戟沉沙的案例。


      IEE公司下屬公司分布各主要大洲,員工來自36個國家,僅在盧森堡總部工作的就有來自22個不同國籍的員工。IEE公司的產品銷售全球,客戶更是全球知名的汽車制造商。客觀上,IEE公司與中國股東的管理體制和文化存在很大差異。


      “中國企業做海外并購,并不是一進去就把原來的管理層都換掉,由于這些公司未來都要到中國發展業務,因此會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在加上中國企業的文化大都是以和諧為基本原則,所以中國企業做海外并購,并不會大量裁員,而是沿用原來的員工,給他們更多的支持,這對于并購公司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這是這次并購后實現平穩過度的核心原因。


      并購完成后,在亞盛的建議下,中國股東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分別是薪酬委員會、戰略和產品委員會、財務審計會員會。這些委員會均由3個股東分別派出的成員組成,與海鷹集團共同管理公司。毛區健麗親任薪酬委員會的主席。


      毛區健麗介紹,在公司管理方面,海鷹集團委派了四大核心員工,促進了國際化管理的經驗與步伐:


      一個是董事長,代表整個股東監督管理海外公司,同時負責其在國內市場的開拓。


      一個是中方產品副總,負責將國外的科技本土化改造,轉化成更適合中國用戶的產品。


      一個是董事會秘書,作為股東和公司之間的溝通橋梁。“這個作用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的國有企業運營機制獨具特色,決策過程中報批轉流程與西方商業慣例差異較大,有了專人負責的,就不會牽扯到公司本身管理人員太多的精力。”


      一個是中方財務經理。這也是亞盛根據對中國和歐洲會計財務報表以及準則的不同,推薦設立的職位,既需要有需要有人起到監督責任,同時也要協調國內外會計制度和會計報表之間的轉變,同時協助CFO管理整個公司的財務工作。


      在消除文化差異方面,雙方通過互訪,進一步加深了解,加快融合。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IEE公司全體員工還會收到來自中國股東的賀卡和祝福,在海外慶祝中國的節日,從而加深海外員工對中國文化的了解;IEE公司的管理層也定期訪問考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學習航天的文化和一些管理理念。


      這些基于“文化”差異而做出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IEE的“聯合國”員工漸漸比較喜歡中國股東,因為股東整體對于IEE的投入較多,也非常重視內部的中外文化交流,每次來中國,都能讓其感受到中國的繁榮與股東的能力,展示了我們的國力,能夠令員工仰望尊重股東是很重要的。”


      新公司進入平穩運營之后,亞盛投資及其合作團隊又進行了一系列大手筆股權結構及供應商合作商改革機制改革。2015年6月,IEE收購了一家英國公司AliianceCircuits(“AC”)及其旗下3家子公司,AC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制造商,主要從事汽車行業的電子控制模塊制造服務。這個并購為不僅為IEE帶來了成本優勢,同時也擴大了客戶群,包括法國的軍工企業Valeo、Schneider、Alstom及Coyote等國際汽車及機械零部件生產商。到2015年中,實現了銷售額的成倍增長,由原來的1.7億元增加到4.8億元,并獲得了更的全球覆蓋面,產業布局從西歐和北美擴張到整個歐洲和地中海地區。


      在中國,其位于河北廊坊的簡單制造中心也變成了一個生產全套產品的制造中心,最為機密的印刷線也第一次從歐洲搬到了中國。IEE還在望京成立了中國研發中心,主要開展針對中國市場的技術研發與轉換。


      至此,中國區真正成為了公司媲美盧森堡的第二極,航天科工海鷹集團也籍此并購成功實現了走向中國制造業”揚帆出海“。IEE通過來自中國的投資并購,獲得的更多的研發投入和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跨界:養豬源于企業家使命的召喚


      從IEE成功退出后,你收回了那么多線,下一步準備做什么?我好奇地問。


      我是做投資的,我會繼續尋找行業領先的海外優質制造業企業,如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都是我比較關注的。我會把這些介紹給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再次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同時,我會繼續追加投資在我的養豬場上。她說得堅定不可動搖。


      “你真打算一輩子在中國養豬啦?!”我很吃驚。她的回答也很婉轉:我是做投資的,我現在養豬,因為社會需要我養。但是你知道的,我做得事情,都是和大家不一樣的。


      “解決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家的使命,也是最好的商機。”毛區健麗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必須有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強國必先強種’,我做的是家育種豬”。2011年,毛區健麗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加拿大農場養殖模式,在赤峰投資4個億,成立了赤峰家育種豬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用于培育優質種豬。


      我很期待能有機會到赤峰一睹養豬皇后及她的種豬王國的風采。


      附件:毛區健麗職業履歷


      1993年將沈陽金杯運作上市,這是第一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


      1997年,運作中國能源公司在美國運作上市,成為首家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


      2000年以來,成功投資包括邦訊、MDR、北京連邦、中華學習網、國創科技、慧聰國際等多家公司;


      2000年,做8848的CFO,并擔任日本軟銀、中國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投資顧問。


      在中國北京2002年創立亞盛投資公司。


      2002-目前,投資雷士照明、橡果國際、英碩立、銀漢等二十多個直投項目并成功上市或退出。


      2011年,在內蒙古成立生態科技集團,培育“家育種豬”;


      2012-2016,投資并擔任中方財務顧問,協助航天科工海鷹集團出海收購盧森堡IEE公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