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科技創新專利既要有“量”更要有“質”。這一思想在他帶來的提案中均有體現。
魏臻介紹,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自2011年起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增長量占全球總增長量的98%。但是事實上,在世界創新國家排名上,我國創新指數還排在20名之外,爆增的專利受理量與國家創新指數是不相稱的,由此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對此,魏臻建議要淡化將專利指標作為衡量科技創新指數、各種準入門檻的考核指標;改以“專利轉化率”作為相應考核指標;調整專利財政資助方向,建議各地取消對國內專利申請的財政資助,轉而大力支持企業申報國際專利,支持專利運用、成果轉化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專利代理行業監管、加強專利代理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利申請質量。
魏臻在一項提案中提到,民營企業進入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還面臨著諸多現實難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過去長期由國外巨頭、原鐵道部大型國有企業壟斷經營,民營企業進入存在行業準入門檻高、準入難等困難,阻礙了民營企業進入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發展步伐。
為此,魏臻建議,在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國家產業規劃、科技發展規劃中,更加關注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帶動,在民企進入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的初期,加大政府的導向性作用,允許企業在取得SIL4等國際認證(國內尚無獨立認證機構)后以PPP方式取得首臺套應用業績,并在資金投入、資質建設、市場準入等方面,放寬對民營企業的限制,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建議地方政府在發展本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產業時,強調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周夢 張曉梅 張驊)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