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永才:打造新時代的"國家名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1





      經典語錄
     
      “正是改革開放賦予的創新潛能,讓我們在發展道路上不斷刷新中國速度的奇跡。”
     
      “機遇擺在面前,過錯是暫時的遺憾,錯過是永遠的遺憾,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為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做好裝備支撐。”
     
      600多公里的車程,綠皮車“晃”了足足14個小時,這是30多年前孫永才大學畢業從長春乘火車去大連機車車輛廠報到的經歷。“我就想我們什么時候能坐上更快更舒適的車。”一個關于車的夢想在不經意間悄然發芽。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正式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而這個讓中國高鐵邁入世界新時代的人就是孫永才——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改革先鋒”的獲得者。
     
      中國高鐵驚艷問世
     
      40年前,中國鐵路運力嚴重不足——鐵路客運平均時速僅為43公里。放眼國外,歐洲、日本的高速列車時速可達300公里。“有人催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做這樣的車!”鄧小平同志在日本考察新干線時發出感慨。“產業報國、裝備強國”成為了一代鐵路人的共同夢想,擁有自己的高鐵裝備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全體的夢想。
     
      2004年初,國家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一場波瀾壯闊的鐵路建設熱潮快速啟動。2008年,時任中國北車總工程師的孫永才,投入到新一代CRH380高速動車組的研制工作中,這是一項沒有任何國內外經驗可借鑒的龐大工程。為推進CRH380動車組的研制,孫永才提出“協同創新”的頂層設計理念,搭建起“兩廠三地”協同創新模式,25所重點高校,11所一流科研院所,51家國家級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和上萬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了國家級研發團隊,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兩年多的時間里,孫永才保持“三點一線”——緊張的研發設計現場、繁忙的生產線、大山腹地的試驗線,技術人員“掘地三尺”的較真勁兒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的統籌策劃下,動車組研發周期一舉縮短40%。2010年5月,CRH380高速動車組驚艷問世。
     
      “中國標準”復興號完美亮相
     
      2018年12月24日,時速350公里17輛長編組、時速250公里8輛編組、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等多款“復興號”新型動車組首次公開亮相。在350公里時速下復興號與和諧號CRH380相比,總能耗下降了10%。“復興號”的高調亮相離不開孫永才和其團隊背后的默默努力。
     
      2014年,在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牽頭組織下,中國中車首次以中國標準為主導,按照正向設計思路,以自主化、簡統化、互聯互通、技術先進為目標,開啟了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發工作。孫永才再次參與到“復興號”研發“聯合戰艦”的組建和統籌工作中。“復興號”的研發是一項創新性研發。孫永才不斷深入各研發單位,密切關注和跟進研發節點和試驗進程,組織研發團隊在掌握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和世界性難題。終于,歷經503項仿真計算,5278項地面試驗,2362項線路試驗,令人期待的“復興號”問世了。
     
      經專利審查,中國標準動車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復興號’的研制不僅是開發了性能優越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創建了中國標準的技術體系,構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供應鏈體系,形成了國際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A+H”重組模式全新開創
     
      孫永才不僅為“復興號”的問世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改革開放大浪潮中,孫永才見證了中國中車的成立。他參與統籌實施南北車重組整合工作,開創了國內兩家同為“A+H”上市公司重組的先河,為央企重組和改革發展探索出了全新模式。
     
      乘著鐵路事業發展的東風,中國南車、北車緊鑼密鼓籌備A股、H股上市。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成為深化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改革的重大命題。2014年下半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資委的領導下,中國南車、北車重組整合工作拉開帷幕。在這一日后被公認為央企改革范本的事件中,孫永才與兩集團領導班子成員作為籌備組成員,全身心投入到千頭萬緒的重組工作中。
     
      “這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核心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跨國企業的里程碑,將有利于國資增值、國際競爭和國力增強。”孫永才憶及重組往事時說道。
     
      兩家企業資產規模大、職工人數多,且都是橫跨滬港兩大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重組整合影響因素復雜,操作難度大,市場風險高。在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孫永才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與籌備組成員認真研究國內外產品市場、資本市場法規與訴求,與中鐵總反復磋商技術、市場相關事項,細化重組整合方案,并開創性地提出了“對等合并”的重組方式。在歷時5個月的時間里,合并方案最終贏得各方高度認可。2015年6月8日,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滬港兩地鳴鑼上市。同年9月28日,中國中車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實習記者 張妍)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