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鏡人:創新是揚子江藥業發展的動力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01





      一家創辦于1971年的企業,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發展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先企業,揚子江藥業用不斷創新書寫著發展傳奇。


      揚子江藥業董事長徐鏡人表示,“是創新的沃土,孕育了揚子江藥業。”而堅守醫藥主業的執著和初心,則成就了揚子江今天的行業地位。


      創新研發 高起點布局大健康產業


      第一個要抓住的,必然是科技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徐鏡人說。


      以揚子江旗下的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為例,這家創建于2014年的企業,在揚子江藥業集團旗下專門從事中藥大健康事業。


      僅僅5年時間,龍鳳堂從零起步到實現全面投產運營,再到2018年生產片劑膠囊2.6億粒、顆粒劑1.4億袋、合劑(口服液)2.9億瓶,成為中藥界的一匹黑馬。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龍鳳堂將創新視作發展的第一要義。


      創新與傳統的結合,讓龍鳳堂走在了中藥發展的前列。目前,公司相繼獲得了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三五”期間,龍鳳堂努力與國家大健康戰略同頻共振,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牢牢把握中成藥療效和質量優勢,持續在中藥大健康領域深耕細作。


      一方面,龍鳳堂堅持中成藥的核心優勢不動搖,打造一批中藥重磅產品。龍鳳堂的蓽鈴胃痛顆粒、神曲消食口服液上市3年,均已突破2億元銷售額,預計2019年可以實現翻番增長。


      另一方面,龍鳳堂持續開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探索。加強中藥產品國際知識產權的維護和中藥炮制核心技術的傳承和鉆研,同步接軌國際上對藥品重金屬、農殘、微生物等指標控制的標準。公司生產的產品將有計劃地申請國際專利,為探索中醫藥國際化,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道路。


      “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的政策引導,加快布局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發與生產,高質量完成配方顆粒的質量標準制定與工藝,引領行業標準。同時,積極開拓食品和保健品新渠道、新市場,以中藥元素為核心,規劃大健康事業的轉型升級。”徐鏡人說。


      質量為魂 打造中藥智能制造品牌


      在揚子江藥業,公司一直強調“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質量”的理念。“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關系到患者生命,必須保證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徐鏡人說,我們要視患者為親人,堅守“為父母制藥,為親人制藥”的理念。


      揚子江藥業堅持把質量放首位。為做到全過程溯源,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查、質量可控、去向可追,龍鳳堂在道地藥材產區建立了板藍根、梔子、黃芩等多個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通過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合作,開展藥材的DNA條形碼研究,對種源、種植、采收、加工、運輸嚴格按規范執行,并建立中藥材溯源系統,讓患者用上放心藥。


      而智能制造也為揚子江藥業嚴把藥品質量關插上了翅膀。在中藥材前處理及提取上,揚子江藥業研發了中藥整體集成物流系統、機器人投料系統、生產執行系統,包括藥材自動倉儲、自動稱配料、自動投料及提取設備的自動化控制,通過連廊傳遞,實現了跨車間中藥材及物料的自動化輸送和管道化、模塊化、數字化生產,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現代化中藥材從前處理到提取的解決方案。


      “這套方案實現了從傳統人工向流程化自動轉運模式的轉變,2萬噸的年處理藥材總量僅用工40多人,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中藥質量。”徐鏡人介紹。


      目前,龍鳳堂提取1號車間和口服液1號車間被江蘇省經信委評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公司獲批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中藥流程智能制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也獲批啟動。


      標準化國際化 讓中藥更好走向世界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龍鳳堂深知,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目前,中醫藥服務已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漸被五大洲的民眾所接受,尤其是針灸、氣功、太極等傳統文化項目受到越來越多國際友人的喜愛。“讓中醫藥走向世界,目的是讓中醫藥優質的健康醫療服務惠及世界、造福人類。”徐鏡人說。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藥標準化、國際化,龍鳳堂創新性地構建了符合中藥復雜體系特點以及廣泛適用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建立了系列被中國藥典和國際主流藥典采納的中藥質量標準及相關指導原則。


      2016年,龍鳳堂承擔了中藥標準化項目,建立了貫穿藥材種子、種苗、種植到中間產品、成品、流通、生產過程全產業鏈的質量傳遞研究及控制標準。


      2017年,國家發改委“中藥質量安全檢測及全過程溯源公共服務平臺”落戶龍鳳堂。旗下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批國家工信部2017年工業轉型升級專項和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此外,由龍鳳堂牽頭承擔的15個中藥材《歐洲藥典》植物專論研究工作,已有5個品種載入《歐洲藥典》,為中藥標準國際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徐鏡人表示,讓中醫藥走向世界,需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需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成果,還需要實現產業化和現代化。“只有研發出既符合中醫理論,作用機理又確切的中藥產品,才能讓外國人認可并信任,最終促進中藥更好地走向世界。”


      健康扶貧 孜孜不倦的終身行動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揚子江藥業在狠抓企業生產管理的同時,一直非常重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早在20年前,我們就進行了‘關愛健康西部行’的扶貧工作。20年過去了,我們的健康扶貧規模擴大了、范圍更廣了,我們將豐富的東部資源帶到西部去,讓西部的醫院治療、醫院管理、老百姓健康診療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與創新。”徐鏡人表示。


      徐鏡人還表示,2019年,企業將繼續加強“健康扶貧”方面的工作,特別是目前,要推進區域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助力云南、貴州等省打贏脫貧攻堅戰。


      健康扶貧中,精準施策是關鍵。徐鏡人建議,要精準識別對象,把病人和病種準確鑒別出來,然后實施精準醫療服務,對大病、慢病患者實現精準救治。在深度貧困地區,比如西部貧困地區,可探索建立長期固定化的醫療救援制度,協調東部較發達地區的專家組成醫療隊,長期駐扎貧困地區,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充實貧困地區基層網底。


      “今后,我們要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徐鏡人表示,揚子江藥業會繼續努力,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上一個新的臺階。“為老百姓起到治療疾病、關愛健康的作用,關鍵在于行動,要孜孜不倦一個接一個地行動,終身行動。”(記者 梁倩 郭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李衛:改革科技評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成效

      近年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重要進展。按實際購買力計算,我國科研總投入已是世界第一,從事科技工作的人數和專利論文數量也達到世界第一。但總體來說,科技成果仍然是多而不新,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成效與科技...
      2017-03-22
    • 湯亮:“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惟有“創新”不止

      制造業的強盛與衰敗,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寒暑表”,對于大國而言更是如此。中國的經濟騰飛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2017-03-22
    • 楊元慶:創新+品牌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兩大利器”

      中國市場應該更加開放,要制定各種規則。還要培育有規模、有品牌的企業,實現“出海”,中國引領全球化的擔當最終要落在企業身上,沒有全球化、建立品牌的企業,就無從談起中國的全球化。
      2017-03-27
    • 杜應流:用創新驅動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

      “去產能”依舊是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扎實有效去產能。而且將更加注重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嚴格執行,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2017-05-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