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慶油田物資公司在為油田提供物資保障的基礎上,企業文化建設也是一個豐收年。
崗位練兵,國色“添”香:去年11月9日,在“中國工會‘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上,物資公司保管員、“庫房新狀元”王春雨及徒弟張花、王偉展演的“蒙目摸料”絕活,技驚四座,為企增色,為國爭光。
文體大賽,爭奇斗艷:去年11月8日,在“石油工人心向黨——大慶油田職工朗讀大賽”上,物資公司讓胡路倉儲分公司馮雷榮獲一等獎,在大慶油田2017“挑戰經典王·中華詩詞大賽”上,物資公司“煮酒飛花”代表隊獲團體總決賽亞軍,王琦獲得個人總決賽季軍。這個公司將連續開展了27屆的“辭舊迎新文化雙月”活動升級為首屆職工文化節,充分發揮了服務企業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突出文化引領等作用。
文化事業,再結碩果:去年5月9日,中國作家協會大慶油田創作生活基地新址揭牌暨文學創作座談會在該公司舉行,標志著企業文化事業踏上新征程。去年11月份,銀浪倉儲分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榮譽稱號。
文化基因代代相傳
該公司獨有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發軔于石油大會戰,并逐漸形成了優秀傳統和深厚底蘊。上世紀70年代,以“縫補廠”“回收隊”精神為題材,他們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等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上世紀80年代,他們成立了大慶油田最早的業余文藝社團“百合”文學社;上世紀90年代,他們編撰的《百合》《黑土綠韻》等文學藝術專輯相繼出版;2009年,他們編輯出版的《百合文藝叢書》,更是展示了物資人的文化意蘊。
優秀的企業文化滋養、孕育出油田物資發展史上眾多英模人物。從大會戰時期崗位練兵中脫穎而出的“活尺子”孫樹軍、“活線規”姚志云、“活磅秤”曹天宇,到上世紀70年代享譽全國的“活賬本”齊莉莉……可謂星光燦爛、英雄輩出。
他們所代表的物資精神,又不斷賦予油田物資企業文化新的內涵,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搭建平臺強化引領
該公司構筑企業文化新高地,促進了優秀企業文化的發展,這離不開各級黨委、工會組織積極推動。
公司創建的《大慶油田物資報》(內刊),成為職工交流和從事文學活動、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平臺和天地;編撰的《大慶物資人風采》《都是英雄》《書溢馨香》等書籍,成為豐富企業文化內涵、振奮職工精神、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幾年來,公司又相繼投建了“縫補廠精神”紀念室、“回收隊精神”宣教室、物資公司發展陳列室、機電設備庫傳統教育室等基地,成為職工的精神寶庫和文化創作源泉。近兩年,又連續開展了“書香物資·幸福悅讀”讀書月活動,成為員工強化學習、提升綜合素質的品牌活動。
積極參與身體力行
在物資公司,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成為企業文化的參與者和創建者,爭做有知識、有文化、有內涵的物資人,成為物資公司人的行為自覺。
在這里,最受職工歡迎的就是每年公司工會開展的送圖書到基層活動。如今,不僅實現了基層單位讀書室(讀書角)全覆蓋,而且各種讀書、征文、書畫、攝影比賽和展覽等活動層出不窮,成為職工展現才藝、展現自我的重要舞臺。僅2017年一個讀書月活動,職工就上交主題征文52篇、讀書體會92篇、閱讀感言500多條。
如今的大慶油田物資公司,“銀浪之聲文化專欄”“讓庫講堂”“薩庫綠芽讀書會”等各種群眾性文化社團組織遍地開花,企業文化建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轉自: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