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一”工程凝心聚力 ——中國電建集團新能源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側記
企業作為國家市場經濟的主體,其文化生命力的旺盛與否直接作用于企業的經濟發展。2017年正值中國電建集團新能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際,如何挖掘好、推介好、弘揚好新能源公司自己的文化,提高企業文化內涵,新能源公司黨委及領導班子著實動了一番腦筋。最終集眾思、廣忠益,提出了開展“四個一”工程活動,以“文”化“人”,助推公司質量效益型發展。
“一”本畫冊—記錄下光榮與夢想
中國電建集團新能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最主要的新能源投資平臺,投資運營發電場30個,其項目具有分布跨度廣、地域分散的特點。如何克服客觀環境帶來的難點,優化工業攝影“見物不見人”的記錄特點,反映新能源公司的發展歷程及成果?黨群部門群策群力,最終決定以日記形式,通過“功業·情懷”、“團隊·青春”、“叩訪·情思”三部分,記錄一線員工艱苦創業的精神風貌。歷時一年,攝影記者從西北的戈壁沙漠穿內蒙的無垠草原,沿東部海岸線翻西南的峻嶺高山…….橫跨13個省、31個市(縣),16個風電場、光伏電站,2個水電站,拍攝出了2.5萬多張照片,形成了7萬多字的考察筆記。在這龐大的資源上,公司甄選出627張照片,結合筆記,以圖配文,將新能源項目、新能源故事立體生動的展現出來,定名《光榮與擔當》,旨在銘記新能源人“功在當代”的榮譽,也擔起“利在千秋”的重任,并最終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圍繞著“新能源情感”,記錄著新能源人南征北戰的足跡, 訴說著新能源事業創業之維艱。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畫冊收錄了379張員工肖像,充溢著“人情味”。員工在項目現場離群索居的堅韌、對運維管理如履薄冰的敬畏、并網發電的喜悅……都一一被刻畫記錄下來,成為新能源發展史志上彌足珍貴的一筆。
“一”本郵冊—提煉出新的價值理念
郵票雖小,但方寸之間承載著諸多的文化要素,對一個時期的經濟文化、自然風貌等特色都能有所體現,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同時,郵票作為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傳播載體,易于被認可和接受,這是新能源公司決定制作一本郵冊的初衷。
為突出意義與理念相互滲透這一概念,新能源公司編委會查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所有與新能源有關的郵票,并無一遺漏地收錄進本書。利用郵票為載體,重新提煉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用“先起飛,后落地”即觀念上先有一套價值理念體系,然后去落實的文化建設思路,去構架企業文化框架。郵冊開篇收錄兩枚丁酉年紀念郵票,旁白為新能源公司2007年成立以來十年的創業、發展概況,呼應《拼搏奮進的十年》一名,意在提醒員工不忘十年“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艱苦歲月。其后緊隨中國郵政發行的“節能減排 保護環境”系列套票,這套郵票共有兩枚:一枚風車立于天地之間,葉片上載人類、飛禽走獸自然萬物,下涵高樓大廈;一枚以光伏板為主體做成傘狀,上托藍天白云,下納人、物、綠地,兩枚郵票的設計都凸顯了新能源公司的主要業務元素,彰顯了新能源公司呵護“綠水青山”,“用清潔能源促進社會綠色發展”的企業精神。后續郵票的收錄以項目地風土、人文為主,郵票旁白也多為新能源公司發展目標、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文化觀念的滲透。郵冊最后特別注明了新能源公司員工行為準則:心存善念,誠信做人;勤奮擔當,崗位成才;先公后私,遵紀守法;團結有愛,和諧發展。32個字是新能源人十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寫照,也是新能源公司十年“匯德于心、聚力以行”的共識。統觀全書,“自強不息、勇于超越,匯德于心、聚力以行,用清潔能源促進社會綠色發展”正是新能源公司企業文化理念的靈魂—企業精神。郵冊成書之后,在系統內廣受好評。
“一”本故事—講述當代電力職工的奉獻與擔當
古今中外,故事有很多種,但最能讓人感同身受的不外乎“真實”二字。所以在策劃出版一本圖書時,編委會幾經琢磨,最終敲定了 “自述體”形式,讓新能源人自講自敘,分享酸甜苦辣平凡小事。一線員工接到征稿通知后,踴躍動筆,歷時一年,幾易其稿,終于完成,這本書就是《我與新能源的故事》。出版印刷前,這本書得到了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的支持與認可,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晏志勇為本書做序,并最終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2017年度新能源公司的工作會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洵構思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小聯歡上,吳洵書記隨機翻開一篇《我與新能源的故事》文章,然后抽讀一兩句話,請臺下職工猜出誰是文章的作者,答對者可以獲得一份小紀念品。起初,工作會工作人員對這樣“不打招呼”的環節設計是有擔憂的,58位作者,二十萬字的閱讀量,由于項目分布廣,有些同事更是素未謀面,隨機選讀一兩句話,大家能猜得中嗎?事實證明,這樣的擔憂是多余的,每當吳洵書記讀完一句甚至一句話才剛起頭,臺下就早已有干部職工將手高高舉起,不僅答對了文章作者還能對文中所述故事、項目進行簡單概括。答對的干部職工與作者在臺上握手、擁抱,共同分享工作的感悟、心得,說到動情處幾度哽咽,場面質樸,令人動容。
“一”次評選—用身邊人詮釋企業精神內涵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談論教育時曾說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文化也是如此,文化創作、傳播不是一蹴而就,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凝聚人心,增強職工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整體價值觀念、團隊精神,帶動企業的運作與發展。
2017新能源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經公司黨委研究同意,決定評選十名“十年貢獻獎”員工。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表彰,新能源公司在評選初始就壓縮了中層以上領導干部的選拔比例,將目光聚焦到技術骨干和一線員工上。全體600余名職工參與海選,公司黨委會根據結果正式推選30人,再返回分(子)公司,進行新一輪選拔。經過兩上兩下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十名干部職工認可、信服,包含老、中、青三代新能源人縮影的先進典型。選拔過程中,吳洵書記主動放棄參選名額;得獎的副總經理吳建偉將紀念獎雙手獻給臺下即將退休的老前輩魏達;獲獎員工與參會的一百多名干部職工共同回憶崢嶸歲月,本次十年優秀員工的評選,觸發了大家對于新能源情感的共鳴,真正做到了習總書記“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人、激勵人”的宣傳方略。
“文化是最強的生產力。”2017年度新能源公司上網電量26.02億千瓦時,完成年計劃的110.62%,超額完成股份公司下達的任務指標;營業收入12.84億元,環比增長26.99%,達到創利的最好水平。公司高強度、快節奏搶抓了一批優質風電、光伏項目,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初步形成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和海上等8個可再生能源基地,為公司建設質量效益型一流投資企業奠定了基礎。
“不將今日負初心”,新能源公司打造“四個一”文化工程,調動全體干部職工,使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是對“匯德于心,聚力以行”企業文化的踐行。縱觀“四個一”工程的謀劃、布局到成型,都離不開一個“人”字,以新能源“人”為立場,抒新能源“人”之情懷,展新能源“人”之信仰,這是新能源公司對“以人為本”這一信念的堅守與承諾。正如《我與新能源的故事》一書的編后絮語所說,“追夢者不一定能夠獲得鮮花和掌聲,但歷史一定會記住他們的奮斗和拼搏。”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