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價值觀相同,才能真正并肩前行,于人于企業都是如此。
價值觀是一個組織的核心與靈魂,一個頂尖企業的形成過程一定是建立在創始人和核心團隊以及骨干員工的共識基礎之上的。
有著近30年企業管理經驗的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認為,企業發展“越是多元,越要堅持一元”,要讓所有員工在充分發揮個性和創造力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同一個核心價值觀、同一種企業精神。蘇寧從28年前的小門店成長為今天的零售航母,在張近東看來,這正是由于蘇寧始終堅守統一的企業文化,堅持“同一個蘇寧,同一個文化;統一目標,同向而行”的發展理念。
發展的蘇寧,統一的文化
在蘇寧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張近東始終將文化的“大一統”擺在企業建設的重要位置。幾十年來,凡是在蘇寧工作或者和蘇寧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不管內外部環境如何風云變幻,蘇寧對堅持文化的統一性認知從來沒有動搖過。
蘇寧倡導的“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精神,是張近東骨子的性格帶來的。他從創業之初就表現出對目標的執著,對事業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做就做到最好”是張近東的座右銘之一。
1990年,只有27歲的張近東辭去了鐵飯碗,用東拼西湊10萬元在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了一個不足200平方米的小店面,專營空調零售,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創業初期,他幾乎干遍了所有的崗位,每天下來幾乎都是筋疲力盡,但張近東從來都無怨無悔。因為他堅信,成功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到了第二年,蘇寧就創造了1000萬的利潤,而那個年代,即便在深圳那樣的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百萬富翁都還是鳳毛麟角。正是這種拼搏和不服輸的精神,成就了蘇寧,也成為了蘇寧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點。
無論是后來的連鎖發展還是轉型互聯網探索智慧零售,張近東坦言,“蘇寧的經歷并非一帆風順,有過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轉型的迷茫陣痛,也有后發制人的彎道超越,但我們都執著堅定、自信從容,每跨越一個困難都會脫胎換骨,獲得飛躍成長的機會。”而其堅定執著的背后正是因為有企業文化支撐。
統一目標,同向而行
隨著企業的發展,并購是企業戰略擴張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并購過程中最難的是文化的重組與整合。
2016年,蘇寧著手改組旗下的PPTV、龍珠直播等產業,在接手和管理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在和蘇寧的體系進行對接時出現一些“不兼容”的情況。收購前這些企業屬于“創業企業”,創業企業普遍有一種“賣故事”的心理,在業務和產品創新上,更多考慮的是怎么做一個吸引資本眼球的概念,考慮的是融資和產品變現,而對后期如何運營考慮較少,這與蘇寧強調“基礎扎實、后臺優先”的文化不相容。
當時PP視頻在招標一個廣告片時,因沒有與集團實現資源對接整合與共享,將項目交給了第一個廣告商,該廣告商又將項目外包,結果二包商就是蘇寧的合作方,這中間涉及到幾百萬的差價成本。這件事發生后在蘇寧內部影響很大,也引起了張近東及蘇寧董事會的注意。
高管層意識到:任何新加入蘇寧大家庭的企業和團隊,必須融入到蘇寧的大平臺、大系統中,與蘇寧智慧零售戰略進行有機結合。而這個實現過程,就是企業文化的融合與整合。正如張近東所說,文化的力量就像一條無形卻又無比強韌的繩索,可將一艘艘戰艦串聯為聯合艦隊,既有強大的后臺基礎支撐艦隊整體作戰,又能保持戰艦靈活機動的特性。
為強化體育新團隊與蘇寧企業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蘇寧通過對組織進行重整,采用新老員工搭配,領導力互補等方式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另一方面,蘇寧用一年時間進行文化整合,加深新產業干部員工對蘇寧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以完成思想認識上的轉變。
如今,智慧零售時代到來,面對蘇寧日益多元的產業布局,越來越龐大的員工規模,張近東認為,企業的發展路徑可以是多樣的,但戰略方向必須保持唯一;集團的發展是多元的,但蘇寧的文化價值觀必須保持一致。“這些是蘇寧成功的文化基因,是蘇寧不被市場顛覆的奧秘,是實現‘百年蘇寧,全球共享’愿景的軟實力。”
轉自:東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