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防爆電氣開關的真空接觸器,最容易出現燒壞的故障,今晚我們一塊來分析……”5月26日晚8點,在山東能源龍礦集團龍鄆煤業,一場業余機電技術培訓“大課”進行得如火如荼,素有礦區“創客”稱譽的安監處工作人員任進智正在給機電技術人員講解。
今年以來,隨著企業發展步入新階段,適應礦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尤為突出。
圍繞培養高能力管理人員、高智能技術人員和高技能技工人員“三高”技能人員,該公司加快實施“人才強企興企”戰略,研究出臺了《龍鄆煤業“三高”人才培養實施意見》,著力構建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暢通人才培養成長成才的“綠色通道”。
今年55歲的任進智,不僅是該公司安監戰線上的“檢查員”,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機電“技術通”,多年來的技術崗位實踐,曾有3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應用到礦井生產中。其中,他牽頭自主創新研制的錨索自動切割機的設計、加工和應用,還獲得了龍礦集團技術創新類一等獎。
“現在我們除了肩負著礦井技術難點課題攻關、創新項目試驗外,還要把這塊‘陣地’用好用活,打造成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孵化基地’”任進智表示,作為一名“技術型”老礦工,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發揮傳幫帶作用,把掌握的技術傳授給年輕員工,多為公司培養技術新人。
以“任進智創新工作室”為依托,該公司充分發揮專業技師的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采取不定期業余培訓的方式,開展技術培訓、業務交流、以師帶徒等活動,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實踐型技工人員。
“通過學習,啟發了我對掘進機內噴霧系統進行大膽改造的思路,這一項就能節省維修費用一萬六千多元。”龍鄆煤業掘進二區機電維修工郎咸軍說,原先對“創客”感覺比較“神秘”,認為普通員工根本不可能做到,現在經過大膽嘗試,改變了他的看法。
該公司還建立以職業為導向,工作業績為重點的培訓績效評估體系,發揮績效薪酬杠桿作用,體現優績優酬向一線人才傾斜,向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傾斜,鼓勵開展各類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對在“三高”人才培訓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組織人員、受訓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大力營造學技能、用技能、創效益的濃厚氛圍。
“能讓這些‘破銅爛鐵’重新‘復活’派上新用場,我感到非常有意義。”該公司綜合服務中心機電維修工何廣安開動腦筋,利用撿來的廢舊阻燃絕緣塑料透明軟管配合LED燈條,組裝成了多組節能燈,并成功改裝應用到平板燈、圓形燈上,每改裝一組平板燈就能節約成本350元,取得了較好的創收效益。
“今后,我們還將多培養這些肯動腦、善鉆研、勤動手的技能人員,‘孵化’更好的人才,讓更多的員工‘出彩’,給企業發展增磚添瓦。”任進智表示。(記者 卜雪峰 通訊員 李斌)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