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為品牌帶來新品味——淺談節氣營銷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13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國人關注,二十四節氣也日益受到重視。每當節氣來臨,不少人會在朋友圈發一張設計精美的創意圖片,表達心情。精明的商家自然不會放過這一熱點,各種節氣營銷應運而生。


      節氣營銷是品牌企業根據每個節氣的特點,結合自身特征開展的營銷活動。此類營銷活動因其特定的時間,呈現出集中化、規模化等特點,主要通過海報、H5、動圖、視頻等形式呈現。


      較早使用節氣營銷帶動品牌關注度的是寶馬汽車。2016年,寶馬推出以節氣為主題的系列海報,每一張都采用了中國水墨畫風格,或寫意、浪漫、或灑脫,意境深遠,文案優美,不僅契合二十四節氣的“中國味兒”,更與寶馬車的品牌形象完美融合。這一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成功節氣營銷案例,在為寶馬品牌帶來極大關注度及美譽度的同時,也讓各大品牌看到了節氣營銷的魅力。


      同時,二十四節氣在201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掀起了一波關注節氣的小高潮,圍繞節氣做營銷,成為各大品牌企業的“香餑餑”。


      節氣營銷最明顯的特點是“短頻快”——簡短、頻繁、快速,每個節氣都能形成一個小的熱點,給予品牌更高的曝光度。目前絕大部分品牌的節氣營銷以海報為主,表現形式為節氣當天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推出獨立的促銷或品牌形象海報。


      還有的品牌采取的方式為選定某個特定主題,開展系列宣傳。這種模式是將二十四節氣與具體主題相結合,作為品牌營銷的常規化手段,融合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將用戶對二十四節氣的喜愛變成對品牌的一種期待。比較典型的案例是經典國貨品牌百雀羚推出的二十四節氣海報,將節氣與擁有不同能力的女神相結合,例如寒露對應思憶女神,秋分對應時衡女神,白露對應靈熙女神,處暑對應拂徹女神……同一主題的系列宣傳具有曝光度高、持續性強的特點,女神的定位很容易讓女性消費者產生共鳴,帶動轉發,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跨界營銷近年來愈加火爆,不少品牌跨界合作時,也選擇了節氣作為橋梁和紐帶。以節氣為交叉點,原本不相干的元素互相融合滲透,產生特殊的“化學反應”,在消費者心目中營造新鮮感,從而獲得關注度,實現1+1>2的營銷效果。例如別克汽車聯合天天果園推出的谷雨元氣水果禮盒,路虎攜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推出的“發現中國二十四節氣”主題活動,天貓聯合懷山堂、蕉下推出的國產品牌大改造等,都是品牌與品牌、品牌與節氣之間跨界合作的典范。


      和所有追隨熱點的營銷方式一樣,節氣營銷打的還是情感牌,關鍵在于找準用戶對于節氣可能產生的關注點,再與品牌產品或服務的調性結合。無論品牌選用何種形式,目的都是為了喚醒消費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懷念,從而對品牌產生好感,增加用戶黏度,促進消費。好的節氣營銷一個流程走下來,還可以產生打造品牌獨特形象的效果。


      當然,和所有熱點營銷手段一樣,搭乘節氣營銷快車的品牌越來越多,同質化現象不可避免,重復的套路太多,就難以令消費者產生“驚艷”之感。品牌企業需要思考的是,除例行公事在微博發海報之外,應尋找品牌和節氣間的最佳關聯,并以創新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從而讓節氣營銷不斷有新的突破和亮點,為品牌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董潔)


      轉自:中國工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