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評促建,推動高效惠民數字政府建設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13





      ——2018數字政府建設論壇暨第十七屆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

      導語:放眼世界,政府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縱觀國內,建設數字政府、數字中國逐漸升至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作為數字中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字政府,是實現數字中國建設目標、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結合國家要求,廣東、貴州、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積極探索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結合最新形勢,開展數字政府領域評估工作并形成系列調查評估報告,以期推動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步伐。

      2018年12月12日,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結合最新趨勢,在京舉辦“2018數字政府建設論壇暨第十七屆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會”。本次大會主題:新時代、新模式、新發展——加快構建高效惠民數字政府。會議主要內容包括:研討數字中國建設背景下我國數字政府、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熱點、難點;發布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系列研究成果;交流分享數字政府建設領域實踐經驗。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編辦、交通運輸部、國家文物局、福建省、江西省、四川省、廣西自治區、青島市等政府網站主管領導,國務院各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和區縣代表,以及50余家新聞媒體記者共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黃子河副院長致歡迎辭。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安耕、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博士,分別做了題目為《政府網站與數字政府》和《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的7大思維和7大要點》的主題發言。兩位專家從數字政府建設思維、建設路徑、建設關鍵環節等方面同參會嘉賓進行研討交流。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政務評估中心負責人王慶蒙發布了“數字政府”領域10本系列調查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圍繞“數字政府”在數據共享、應用渠道、服務內容以及拓展外延等方面建設情況,組織力量開展了系列調查研究和評估,形成10本系列調查報告。分別為:1本數據共享方面的《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調查報告》;2本應用渠道方面的《省級移動政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和《省市級政務服務電話熱線調查評估報告》;5本服務內容方面的社會公益事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調查評估報告和《2018年英文版政府網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以及2本拓展外延方面的《數字區縣建設水平調查評估指標研究及部分區縣評估情況分析報告》和《央企網站信息公開調查評估報告》。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主任助理周亮會上發布賽迪評估“數字政府優秀實踐地圖”。“數字政府優秀實踐地圖”匯聚、分享各地方各部門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的優秀案例和做法。地圖1.0版將向公眾開放提供2700多個政府網站、互聯網政府服務領域優秀案例。同時,地圖還提供優秀實踐案例報送入口、外部評價功能。地圖2.0版將實現國內外優秀實踐案例自動抓取入庫、實踐案例數據分析、評估評價以及案例自動推送等功能。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政務規劃中心負責人張連奪通報了第十七屆政府網站評估指標和評估結果,并對當前政府網站建設發展的亮點與問題做了總結與分析。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胡欣處長、江西省信息中心吳俐副主任以及成都市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宋靜怡處長分別就政府網站、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經驗做了深入介紹。拓爾思、大漢科技、網景盛世、飛天經緯等機構的技術專家,對互聯網政務服務領域主流應用技術做了生動演示與講解。

      附件1:

      “數字政府”領域10本系列調查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軟件評測中心賽迪評估團隊通過開展數字區縣、政務熱線、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等10個方面的調查評估,探索建立一套衡量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水平的評估標準體系。

      數據共享方面:《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調查報告》

      賽迪評估從機制體制保障、數據共享、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政務信息數據開放等5個方面對32個省級政府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情況開展調查,形成報告。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省級政府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方面呈現4個方面特點:

      1.“大數據”、“政務服務”機構成為今年亮點。12個省(區、市)已明確設立“大數據”管理機構,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推進政務信息整合和應用奠定基礎。

      2.總體建設水平不高,建設力度有待加強。一半以上的省級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3.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初見成效,但信息系統整合存在明顯不足。截至2018年11月底,32個省級單位建設了省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但是只有13個省級平臺實現了省、市、縣、鄉四級服務覆蓋。

      4.數據開放平臺整體建設進展緩慢,開放效果有待提升。數據開放平臺開通率較低,僅上線13個省級數據開放平臺。

      應用渠道方面:《省級移動政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省市級政務服務電話熱線調查評估報告》。

      《省級移動政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賽迪評估從渠道權威性、管理規范性、運維持續性等方面對我國32家省級政府、31家省級人大、31家省級政協、32家省級法院、32家省級檢察院,共158家單位建設的官方網站App或移動版網站開展調查。報告顯示,省級政府移動政務渠道建設率較高,但存在管理規范程度和內容運維水平普遍較低的問題。

      省級政府移動政務建設率較高,發展勢頭良好。87%的省級政府建設了移動政務服務渠道,建設率較高,但省級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移動政務渠道建設覆蓋率都偏低。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管理規范程度低。省級移動政務存在應用建設和上線管理責任不清、山寨版本和多版本現象普遍、主辦單位標識不明等問題,不僅影響政府權威性,還存在安全風險。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內容運維水平普遍較低。43%單位存在更新不及時問題,32%單位存在應用閃退、文字圖片鏈接不可用等情形。

      《省市級政務服務電話熱線調查評估報告》

      賽迪評估從建設基礎、服務功能、服務時效性等方面對我國省市級政務服務電話熱線建設情況展開抽樣調查,涵蓋31個省和32個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報告顯示,當前多地積極推進政務服務熱線整合,但總體水平較低、功能相對單一、問題解決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仍較為突出。

      1.政務服務電話熱線總體建設水平較低,提升空間較大。當前建設了省級統一熱線的僅占29%。石家莊、沈陽等11個城市(占比34%)政務服務電話熱線建設處于發展期;太原、呼和浩特等17個城市(占比53%)仍處于起步期。

      2.多地積極推進政務熱線整合和線上線下協同,但功能相對單一。多數省市已整合多條已有政務熱線,能夠通過個人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連通線上線下平臺。但提供智能客服的熱線較少,省級熱線均未提供智能客服,地市熱線,僅杭州、合肥、福州、青島、廣州等5個熱線提供智能客服。

      3.熱線反映的問題解決情況不夠理想。調查結果顯示,省級政務熱線中,近一半省無法當場回答公眾咨詢提問,需由接線人員轉交相關職能部門。同時,知識庫建設也不夠完善,33%的省級熱線未建設統一知識庫,56%的省級熱線知識庫覆蓋不全面。

      服務內容方面:4本社會公益事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調查評估系列報告、《2018年英文版政府網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社會公益事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調查評估報告涉及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扶貧、醫療衛生、環保等4個領域。賽迪評估從平臺建設運維情況和信息內容提供

      系列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省級公益事業領域信息公開渠道和信息內容相對豐富。多數省級政府都能夠通過政府網站、移動政務、政務新媒體等渠道公開公益事業領域信息。但公益事業領域公開平臺運維保障水平、服務和管理信息的實用性不高問題比較明顯。如,在扶貧領域信息公開方面,56%的地區未能公開貧困標準及貧困申報程序信息,41%地區未能公開扶貧項目實施情況,包括項目計劃安排、項目實施、計劃完成情況等。

      《2018年英文版政府網站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賽迪評估從“開通率、信息發布、服務提供、內容保障、功能保障、互動渠道、多語言版本”七個方面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門戶網站及下級442個地方英文版政府網站本開展調查評估。報告顯示,英文版政府網站建設總體呈現地區差異性大、服務互動功能弱以及內容運維保障水平不高的特征。

      1.英文版政府網站建設總體上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英文版政府網站開設率呈現出從沿海向內陸遞減,從邊緣向中心遞減、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

      2.網站仍以信息發布為主,服務和互動功能較弱。僅32%的英文版網站可提供服務類信息,只有3.3%的英文版網站能夠實現在線互動交流。

      3.網站內容運維保障水平不高。超過半數的英文版網站動態類信息更新情況不佳,存在大量陳舊欄目未更新或欄目內容空白現象。

      《央企網站信息公開調查評估報告》

      賽迪評估從基本信息、重點信息、信息公開渠道等方面開展央企網站信息公開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央企網站信息公開呈現渠道豐富、基本信息公開良好、重點信息公開不全、黨建信息“開天窗”現象頻現的特點。

      1.信息公開渠道豐富。除網站外,多數央企能通過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今日頭條、抖音、QQ等新媒體公開信息,部分網站甚至提供了6種新媒體渠道。

      2.基本信息公開良好。超過八成央企網站均公開了企業簡介、領導信息、組織機構和企業資質榮譽等基本信息。

      3.黨建信息“開天窗”現象頻現。超過3/4的央企網站黨建欄目存在“開天窗”、“僵尸”欄目現象。

      4.重點信息公開不全。人力資源信息、財政信息、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企業重大改制重組結果信息等重點信息內容公開不足。

      《數字區縣建設水平調查評估指標研究及部分區縣評估情況分析報告》

      賽迪評估選取我國各個省份及數字化建設熱度較高的50家區縣作為評估試點,從基礎保障、數據應用、數字治理、數字服務、數字經濟等5個方面開展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數字區縣建設呈現總體發展水平低、一線地區數字區縣發展水平較高、東部地區相對領先的特征。

      1.全國平均水平較低。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看,抽查的區縣數字數字化建設平均水平較低。42%的區縣數字化發展水平得分低于60分,多數區縣數字化發展尚處于起步準備階段。

      2.一線地區發展水平較高。北京和上海被抽查的6個區縣,得分均在80分以上,數字化建設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3.東部地區相對領先。從我國的四大經濟區域劃分看,東部地區抽查的26個區縣數字化發展水平平均得分為73.22分,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區域的平均得分。東北、西部、中部等地區數字區縣平均發展水平差異不明顯。

      附件2:第十七屆(2018)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

      一、評估指標與結果

      (一)評估指標

      本屆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共包括了部委和地方“兩套”評估指標。每套指標均包含了“信息發布”、“解讀回應”、“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管理保障”、“功能推廣”、“優秀創新案例”7個一級指標,部委、地方指標體系的三級指標分別為44個和47個。

      (二)評估范圍

      2018年,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對937家政府網站進行了綜合評估,包括64家部委、32家省級、334家地級以上城市政府網站,以及507家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下轄的、自愿報名參評的區縣級政府網站。

      (三)評估結果

      1.省級網站。

      前三名是: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四至十名是湖北省和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江西省、江蘇省和廣東省、貴州省、安徽省、山東省、浙江省和海南省。

      其中,黑龍江省、河南省政府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2.副省級城市網站。

      前三名是:青島市、成都市、深圳市。四至十名是武漢市、廣州市、廈門市、濟南市、南京市、哈爾濱市、杭州市。

      3.省會城市網站。

      前三名是:成都市、長沙市、武漢市。四至十名是廣州市、貴陽市和南寧市、福州市和太原市、濟南市、南京市 、鄭州市、南昌市。

      其中,南寧市、鄭州市、海口市政府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4.地市網站。

      前三名是:佛山市、蘇州市、柳州市和無錫市。四至十名是濰坊市和涼山州、鎮江市、六安市、寧德市、溫州市、南平市、宿遷市。

      運城市、南充市、大同市、梧州市等政府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5.區縣網站。

      前三名是:深圳羅湖區、佛山禪城區、武漢武昌區。四至十名是深圳福田區、青島嶗山區和北京西城區、北京大興區、揚州儀征市、溫州甌海區、佛山順德區、廣州增城區。

      其中,深圳坪山區、廣州增城區、滁州南譙區、廈門海滄區、成都都江堰市等政府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6.2018年度部委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

      (注:排名不分先后,下同)

      7.2018年度省級政府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

      8.2018年度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地市政府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

      9.2018年度區縣政府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

      二、結果分析

      (一)主要亮點

      1.政府網站建設管理全面進入集約化、標準化、規范化階段

      目前,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堅持把辦好政府網站擺到服務公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高度,不斷提升政府網站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取得了較好成效。

      調查顯示,水利部、四川、廣西、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福建等部委地方結合本部門、本地區實際情況,積極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國政府網站運行總數已從2017年2.8萬家再次縮減到了1.8萬家。與2015年相比,超過70%的政府網站已完成平臺和資源的整合遷移。貴陽、六安、羅湖等積極推進網站統一信息資源庫建設,為網站服務集約化夯實了基礎。海南省、廣西等積極推進政府網站域名管理,規范政府網站布局、功能、標識、鏈接管理等。

      2.政府網站政務公開成為推進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推手

      調查顯示,各部委網站圍繞本部門職能、重點工作、社會關切重點領域均開通相關專題欄目,32個省級、273個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城市,以及96%被抽查的區縣均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開通了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及時發布有關信息,解讀相關政策,引導社會輿論,各級政府網站在推進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3.全面接入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政府網站又向能辦事、辦成事、少跑腿邁進了一大步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7月底,國務院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形成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

      調查顯示,各部委、各地方按照國家要求,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32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半數以上部委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均已上線,并實現與政府門戶網站無縫鏈接。各地市、區縣政府門戶網站也全面實現與省級政務服務平臺鏈接,借助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優勢,全國政府網站網上辦事服務向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邁進了堅實一步。

      同時,也涌現出一批較好的政務服務應用。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了12381公共服務電話平臺,成為首家以部機關名義開通公共服務電話平臺;貴州省集成套餐服務模式實現群眾辦“一件事”只跑一次;安徽省“皖事通”APP,推廣移動政務服務,推動更多事項“掌上辦”;江西政務服務移動小程序“贛服通”,實現政務服務由PC端向手機端延伸;福州市e福州APP,暢享城市服務;長沙市“中國長沙”APP努力打造“移動辦事之城”,等等。

      4.創新應用不斷加快,網站新技術新媒體應用探索有了成功實踐

      當前,互聯網新技術、新媒體發展迅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在政府網站建設領域逐漸探索創新,政府網站集約化云平臺、用戶訪問行為分析、智能互動機器人、“兩微一端”、融媒體、流媒體、微視頻等在政府網站建設領域應用逐漸擴大,政府網站人性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在逐漸提升。

      大數據應用領域,商務部、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安徽、海南、武漢、成都、泰州等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網站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如,商務部公共服務資源平臺,為用戶獲取和利用外資外貿數據提供更多便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林業數據開放共享平臺,以公眾需求為主導,以數據資源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海南省:“惠民一卡通,”依托省政府網站群體系和省數據共享平臺采集省財政廳的“惠民一卡通”數據,運用“互聯網+”模式搭建村務信息公開平臺,打通政府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泰州市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以城市統一的人口、法人等數據資源為基礎,融合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數據,為智慧泰州的建設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交通運輸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吉林、河北、浙江、深圳、坪山等網站建設在線智能機器人客服平臺,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依托網站信息、服務資源,建立咨詢知識庫,為公眾提供7x24小時的政務咨詢服務。

      移動互聯網應用領域,64個參評部委中,20個部委擁有微博、微信和移動App三種渠道,32個部委已開通微博、微信渠道,移動應用開通率50%。省級政府網站,27個省開通移動App,26個省擁有微博、微信渠道,移動應用開通率80%以上。地市級政府網站,229個政府網站建設移動App,278個政府網站開通微博、微信渠道,移動應用開通率83%以上。

      (二)主要問題與不足

      1.網站整體發展水平不平衡問題更加凸顯

      調查顯示,我國政府網站總體上呈現“階梯式”發展特征。以地方政府網站為例,經濟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華南地區政府網站發展水平相對較好,網站績效水平分別為0.668、0.632;華中地區次之,整體水平為0.615。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網站發展相對緩慢,西北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為0.437。

      2.網站信息內容質量有待提升

      一是政務公開的深度和質量有待提高。一些網站政務公開欄目雖然能夠做到及時更新維護,但仍然與國家有關要求和公眾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如,某地市政府門戶網站“公共資源配置”欄目,尚未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國辦發〔2017〕97號)有關要求,整合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政府采購領域、國有產權交易領域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領域。

      再如,某市政府門戶網站“重大項目”欄目,尚未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國辦發〔2017〕94號)要求,整合提供批準結果、招標投標、征收土地、重大設計變更、施工、質量安全監督、竣工有關信息。

      二是辦事服務內容的實用性有待提高。調查顯示,超15%網站的辦事指南存在權力清單與行政事項不對應,35%網站辦事指南內容不準確,50%下載表格無示范文本,80%網站存在辦理材料清單不詳細,少數網站辦理流程僅有“申請-受理-審核-辦結”8個字,網上辦事建設成效存在一定的實用性問題。如,某市政府門戶網站“稅務登記”,主辦部門依然是“XX市國家稅務局”,實際應改為“國家稅務總局XX市稅務局”,存在辦事機構名稱不準確問題。又如,某省會城市政府門戶網站“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許可”受理條件描述為“與申請材料一致”,而申請材料有關材料來源均是“申請人自備”,其中“3年內無重大以上責任事故的證明”是需要到公安交管部門開具證明,電子表格為pdf版,下載后無法編輯使用,存在辦事指南內容不準確、不詳細、不實用問題。

      三是政府網站回復網民問題的質量有待提高。如,某市政府門戶網站500余條網民留言長期“處理中”,網站顯示最早留言2018年8月28日。

      3.網站平臺功能還需要不斷深化

      一是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功能不夠完善。調查顯示,推進集約化建設的地方政府網站中,有超過1/3網站政府信箱、征集調查、在線訪談、站內搜索、評價監督、用戶注冊、統一身份認證、個性定制、內容推送、運維監控、統計分析等功能不具備。超過70%的政府網站在共享共用信息資源方面,尚未建設全平臺統一的信息資源庫。

      二是網站檢索功能仍需進一步優化。調查顯示,超過90%的網站檢索功能可用,站內搜索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檢索結果不準確問題仍然存在,僅有少數網站能夠實現“搜索即服務”。多數網站在百度、360等主流搜索平臺上,僅能實現站點、動態新聞、通知公告等信息的準確檢索,辦事、查詢、互動等實用性資源檢索效果不佳。

      如,某省政府門戶網站服務頻道提供的“建造師注冊”有關事項,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無法獲取。又如:某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查詢省教育廳“自考考生畢業證書核發”事項,檢索無結果。

       轉自:中國青年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性能提升、服務擴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 性能提升、服務擴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