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1日在杭發布2022年度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數。浙江省/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蔡寧教授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受到強烈沖擊,但是上市公司依然保持著對社會責任的堅守,在社會責任實踐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研究院已連續發布9年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評估報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課題組共收集到4489家樣本。樣本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共計2973家,占上市公司總數66.23%。報告基于正態分布將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表現分為A、B、C、D、E五個等級。上市公司在社區參與和發展等六個維度上高于平均水平,但在CSR報告披露維度上表現不夠理想,信息披露規范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報告指出,主板市場、民營企業、東部地區上市公司仍是社會責任實踐的主力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積極響應,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出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現象。同時,社會責任各維度得分基本均衡,社區融入度高,但整體實力亟待提高,披露意愿不強。另外,區域特色明顯,外資企業亮眼,醫藥制造業突出,國產、綠色等概念公司表現出色。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社會責任表現優異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多,但比例有所降低。
浙江上市公司達589家,其中民營企業占81.83%。浙江上市公司在債權人、股東兩個維度的CSR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浙江公司對社會責任的市場屬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共有147家浙江上市公司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占上市公司比例24.96%,位列廣東之后,居全國第二。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