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8茅臺亮點看茅臺社會責任意識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7





      新時代企業公民“達濟天下”的責任擔當——從2018茅臺亮點看茅臺社會責任意識


      孟子名言“達則兼濟天下”,意指人在有了成就和能力之后要盡力幫助他人,為社會作貢獻謀福祉。不同的時代,“達濟天下”的內涵和外延有所不同。


      今年上半年,茅臺主要經濟指標實現50%以上的增長,增速創下了歷史新高。無論是單品銷量、品牌價值,還是企業市值,在全球釀酒業中位居前列,即將步入千億時代,企業發展躍“達”新境;與此同時,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茅臺集團加大了踐行社會責任的力度:扶貧助學、反哺農業、帶頭推動酒業競合、建設生態文明……近年來這些舉措,讓14萬名貧困學子受助走進大學;讓10萬余農戶因種植高粱致富,竭誠幫扶道真、務川、丹寨等貧困縣脫貧;推動酒業良好的競合共贏生態,促進中國酒業健康發展;大力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這些為大眾謀福祉的善行義舉,只有大心胸大格局的民族品牌能為,茅臺正在用實際行動為2020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添磚加瓦。


      強大自身的同時揮灑大手筆造福社會,茅臺詮釋了新時代“達濟天下”的豐厚內涵。


      淡季持續旺銷 1—7月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創歷史新高


      8月21日,據最新權威數據:2018年1—7月主體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茅臺集團完成381.53億元,同比增長16.4% ,茅臺酒銷售量17412千升,同比增長9.7% , 2018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50%以上的增長,創下了近年來最高增速。在春節傳統銷售旺季之后,白酒行業二季度的銷售成績一般都不理想,進入傳統淡季,然而,今年開年至今,茅臺酒卻是一路飄紅持續旺銷。淡季旺銷大大超出市場預期,與此同時,茅臺系列酒的快速增長成為白酒市場上一大亮點。今年1—6月,茅臺酒及系列酒基酒的總產量近4萬噸,其中茅臺酒基酒約3萬噸,系列酒基酒9千余噸;實現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營業利潤近230億元,同比增長超40% 。淡季旺銷成為茅臺酒及系列酒市場的新常態。


      而近年來,伴隨茅臺一組組耀眼數字的,是茅臺人“大企業承擔大責任,大品牌有大擔當”的響亮承諾。


      7億元圓14萬貧困學子夢 助力“三區三州”脫貧攻堅


      8月25日,“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2018脫貧攻堅公益計劃”新聞發布會暨助學金發放儀式在四川涼山舉行。茅臺集團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繼續捐贈1億元用于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并調整幫扶重點,把資助重點向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三區和四川涼山、云南怒江、甘肅臨夏三州)傾斜。為繼續反哺家鄉,本年度資助額度中的一半仍將用于資助一萬名貴州學子。


      從2012年開始,中國青基會與茅臺集團聯合33家省級青基會持續開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活動——茅臺集團每年向中國青基會捐款1億元人民幣,資助2萬名貧困學子,資助標準為每人一次性5000元,活動至今已開展了7年,茅臺集團累計捐款7.14億元,輻射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國鐵道系統,幫助14.28萬名來自農村貧寒家庭的莘莘學子圓夢大學,成為中國公益領域捐款數額高、資助學生多、覆蓋面廣的公益項目。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地處邊遠、山勢險峻、貧困程度深的“三區三州”更牽動著人們的心。這些地區教育發展十分滯后,是脫貧奔小康“短板中的短板”。


      今年,茅臺資助“三區三州”貧困生,首站是四川涼山。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說:“沿著紅色歷史足跡,開展捐資活動,意義特別重大。涼山和遵義,是中國革命最為重要的兩個節點,從遵義來到涼山舉辦助學活動,這本身就是對長征精神、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和弘揚。”據悉,希望工程將攜手茅臺集團對涼山2018年度建檔立卡高考錄取大學新生實現全覆蓋資助。此次茅臺涼山助學公益行,是為涼山脫貧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茅臺始終認為,對于扶貧來講,助學既扶今天,更扶明天,幫助一名大學生,就等于幫助了一個家庭。近幾年來,茅臺在“國酒茅臺·國之棟梁”這項活動中資助的大學生已經完成本科學業的有6萬人。李保芳表示,茅臺會將助學公益活動堅持做下去。


      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以來,茅臺共出資90億元用于捐資助學、興辦教育、扶貧濟困、義賑救災、環境保護、扶農興農以及支持地方政府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充分體現出茅臺“大品牌有大擔當”的社會責任觀。


      傾情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像抓茅臺發展一樣抓好扶貧


      茅臺集團對貧困地區的幫扶并沒有局限于簡單的資金捐助,茅臺提出的口號是“像抓茅臺發展一樣抓好扶貧”。2015年以來,茅臺將大量的人、財、物投入貴州道真等貧困縣,組成扶貧小組深入貧困村駐村蹲點,到扶貧第一線真抓實干助貧困戶精準脫貧。“我們就是要快,要在與貧困斗爭的戰場上搶時間,為貴州盡快完成黨中央交給的任務盡一份力。”扶貧重任剛啟動時李保芳就提出了要求。


      道真是茅臺集團的對口幫扶縣,2015年開始,茅臺對道真全縣48個貧困村每家貧困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茅臺對道真的扶貧,有解燃眉之急的真金白銀——茅臺集團累計協調資金3億元、援建資金近9000萬元,在融資貸款、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黨建扶貧、公益助學等方面全力支持道真發展,更有造血式的幫助——茅臺人為道真送去了脫貧致富的金點子。


      茅臺集團成立了集團黨委書記任組長的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2015—2020年兩步走幫扶規劃和工作方案,確立了“交通推動、金融撬動、產業帶動、人才促動”的幫扶思路。制定下發了《茅臺集團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道真縣貧困村工作方案》,確立了“60·48”工程幫扶模式,即集團60個黨支部結對幫扶道真48個貧困村,以“支部共建”的方式實施幫扶。


      貴州茅臺集團選派優秀干部掛職擔任道真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作為結對幫扶道真工作隊隊長,協助抓好扶貧開發、工業、交通、招商引資,帶領全體隊員駐縣幫扶。同時,挑選優秀年輕干部長駐或輪流駐村蹲點,深入開展結對幫扶。茅臺集團向基層黨支部明確發出“死命令”——堅決啃下“硬骨頭”,大大加快了幫扶項目的落實。


      2015年,道真14個鄉(鎮)只有4個通二級公路,有92個自然村的公路未硬化,還有200余個寨子未通公路,民眾走出深山只能肩挑背扛,交通不便是道真貧困的“痛點”。茅臺集團一次性落實幫扶資金3000萬元,并為道真擔保貸款3億元,負責支付3年的貸款全額貼息約5000萬元,計劃1年時間完成800公里長的“小康路”。“目前,800公里小康路已完工600多公里,昔日顛簸兩小時的行程縮短到半小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長楊潤民介紹說,“‘小康路建設攻堅戰’實施完畢后,將極大地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同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以前道真貧困村的生活用水要到很遠的山溝里肩挑人提,水質渾濁且費時費力。近年來,茅臺集團多個基層黨組織著力為道真貧困村建設飲水工程,受益人口近2000人,有效地緩解了山區飲水難問題。


      產業扶貧是幫扶當地群眾脫貧的長久之策。“2016年以來,茅臺員工自發捐款達140萬元,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石榴、桂花、臍橙等經果林230畝,種植辣椒、食用菌、花椰菜等商品蔬菜800畝,援建凍庫1個,發放牲畜1300余頭,修建產業公路17.5公里。邀請專家為茶農培訓種茶技術。”茅臺道真工作隊隊長汪嶠樵說,這些措施拓寬了增收渠道,提升了群眾增收能力。現在,結對幫扶的48個貧困村中,目前已有5個貧困村成功出列。


      茅臺支持道真實施了大磏鎮文家壩小康示范村創建、食用菌大棚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培訓等一批產業扶貧項目,減少貧困人口近3萬人,小康實現程度達91.66% 。


      繼道真扶貧之后,今年茅臺再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于2018—2019兩年間,支持貴州務川石朝鄉脫貧攻堅。在貴州省貧困縣丹寨縣,茅臺實施藍莓產業扶貧戰略,茅臺集團旗下的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貧困戶流轉土地種植藍莓,獲得了租金、股金、薪金的貧困戶脫貧有望,目前,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已發展有機藍莓鮮果種植示范基地8000畝。


      反哺農業基地 產業鏈農工和諧發展數十萬農民受益


      經過多年發展, 2017年,茅臺集團所在的貴州省仁懷市及毗鄰地區,有機高粱基地的認證面積已達到90余萬畝,種植面積40余萬畝,覆蓋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播州區共10.1萬農戶,產量達到9萬余噸,這些基地的高粱是茅臺酒生產的重要原料。


      長期以來,茅臺一直堅持以遠高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收購有機高粱,10余萬戶農民成為直接受益者,仁懷高粱戶每年人均增收7000多元。帶動仁懷地方就業10萬余人,茅臺讓高粱變成帶動仁懷等地農戶致富的高效作物。


      “赤水河邊生長著身價很高的高粱”——這并非虛言。據了解,2017年,東北高粱市場價為3元/公斤,茅臺對有機高粱基地農戶收購保護價為7.2元/公斤,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播州區的十多萬農戶僅種植有機高粱,戶均收入8900元。2018年,茅臺對有機高粱收購價上漲1元/公斤,達到8.2元/公斤,高粱農戶平均收入將達到1萬元左右。


      農戶們說,為茅臺種高粱,不愁賣也不愁種。原來,茅臺高粱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高粱的種子、生物制劑都是免費的,有機肥茅臺出一半,農戶自己補一半,農戶實際上只需出勞動力成本。茅臺反哺高粱基地,不僅讓高粱戶增收致富,還保證了茅臺酒生產原料的綠色、安全、品質,實現了茅臺酒加工產業鏈的和諧發展,為中國食品企業生產放心食品、食品工業良性循環發展做出了表率。


      生態保護絕不欠賬 茅臺成為長江流域生態建設的“樣本”


      今年8月,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采訪團抵達茅臺,中外媒體記者對茅臺為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所做的貢獻贊譽有加。有記者稱,茅臺打造了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孕育了茅臺酒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作為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開發、被污染、被筑壩蓄水的長江支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護區。茅臺人把赤水河喻為“母親河”,他們認為,赤水河的良好生態是茅臺得以發展壯大的基礎。茅臺人自覺參與赤水河流域的生態建設,長期以來積累起寶貴的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經驗,而赤水河回報給茅臺人的,是在現代工業社會彌足珍貴的原生態釀酒環境,是品質純凈如初的原產地地域保護產品——茅臺酒。


      茅臺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正如李保芳對媒體記者所言:“對于生態、環保,我們不能被推著干,不能有欠賬,不能自己哄自己。”


      據了解,茅臺集團投資于生態保護的資金總額已有數十億元。將茅臺鎮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兩岸20公里范圍內地區作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態保護區域,還規劃了茅臺酒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的緩沖區和禁建區,投入大量資金對赤水河西岸荒坡進行綠化修復。茅臺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將赤水河生態保護納入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層面,構建了4個層級生態文明管理體系。茅臺牢牢守住發展、生態、安全三條底線,視生態保護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任務,將“綠色茅臺”定為企業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不斷強化產前源頭控制,抓好產中節能減排,促進產后循環利用,并從機制體制上大力關注和支持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為長江經濟帶建立牢固的生態屏障。


      為推動國酒水資源保護區的建立,茅臺酒廠率先進入了國家水系統防污染管理網。目前,茅臺已投資4.68億元修建污水處理廠5座,2017年全年共處理達標排放污水200多萬噸,處理達標率100%。為解決酒糟隨著白酒產量的增長而增加的問題,茅臺集團耗資近10億元啟動了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形成茅臺酒產業和生態農業之間的橫向耦合,實現了生態產業鏈的有機循環。創新的“煤改氣”技改項目成功實施后減排成效明顯,廠區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17年,茅臺廠區空氣質量有效監測天數為357天,其中優良天數357天,優良率100%。赤水河畔天空更加碧藍。


      在產業鏈源頭,茅臺集團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理念,實現原材料源頭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綠色供應鏈”中,從田間地頭原料的綠色獲取、供應商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加工到廢棄物的綠色回歸,驗收指標超過國家標準。整個綠色供應鏈倡導低消耗、低排放。在生態產業鏈的生產和后續環節,茅臺集團通過加強對廢水、固廢的控制,同時開展循環水項目,極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縮減了對環境的影響。


      李保芳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為了保護茅臺酒釀造的神秘生態系統,赤水河流域的政府和老百姓付出了不懈努力,做出了巨大犧牲。今年6月,由茅臺發起的“走進源頭、感恩鎮雄”活動在赤水河源頭的云南鎮雄舉行,活動現場茅臺等多家酒企共捐贈2400萬元支持當地百姓脫貧攻堅。茅臺還將在相關鄉鎮分3年種植竹林、建設垃圾處理池、修建清潔廁所、資助貧寒學生。鎮雄之行,除了助力赤水河源頭的脫貧攻堅外,更意在多方合力,構建赤水河流域立體生態保護圈,促進形成共抓大保護格局。


      茅臺集團巨資建設達到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要求的高粱基地,維護基地的生態環境,截至2017年底,茅臺集團對各基地的扶持總金額已達到2.56億元。從2014年起,茅臺集團將連續十年累計出資5億元作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資金,用于赤水河保護事業。從2015年起,茅臺連續3年義務植樹,到2017年底共建成“百年金獎紀念林”“國酒共青林”面積1108畝。根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茅臺正在探索多元化補償方式,將生態保護補償與精準脫貧有機結合。


      低調茅臺 倡導和踐行我國酒業競合的健康生態


      今年,茅臺首倡的打造我國酒業競合生態,在業界漸成熱詞。


      “茅五會”“茅洋會”是今年中國酒業的大事,這幾次會晤中,茅臺、五糧液、洋河高層就茅臺集團倡導的中國白酒行業競合理念暢敘感受,達成諸多共識和實質性舉措,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中國傳統白酒產業的大格局大胸懷。有業內人士評價:“中國酒業巨頭牽手競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推動中國酒業有序健康發展、開創酒業共贏局面將發揮巨大作用。”


      在今年7月的“茅五會”上,李保芳提出2019年茅臺、五糧液都有望登上千億規模,雙方攜手并進,達成千億的目標,“茅臺、五糧液作為醬香、濃香的龍頭企業,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行業,我們要加強落實、加強合作,要為行業做好榜樣,引領中國白酒開啟競合新時代。同時,我們要加強對經濟形勢和行業形勢的研判,做好對行業的引領。加強前瞻和戰略性的應對,加強長江上游生態圈的建設,因為品質問題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有好的生態環境。”李保芳說道。


      五糧液和茅臺建議加強行業新秩序的建設,白酒行業要共商共建共強,合力把白酒金三角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酒類產區。雙方認為,白酒行業趨勢依然向好,白酒品牌應共同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國際市場上成為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


      李保芳在8月22日的“茅洋會”上說,我國白酒市場每年總需求是1000多萬噸,而茅臺只有幾萬噸的產量,比重很小,不存在擠壓誰的市場的問題,每個酒企都有自己的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同行不是冤家,是朋友,不是對手,是攜手。洋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耀說,當前酒業初步形成的“競合生態”和大型龍頭企業間的常來常往、常規協作,茅臺發揮了引領和表率作用,功不可沒,貢獻巨大。


      茅臺和洋河高層對于下半年白酒行業的發展形勢做出了一致判斷。李保芳表示,白酒企業在下半年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不要只看到增長的數據,要注意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微觀存在著必然聯系,提高抗風險的能力,居安思危。王耀說,茅臺和洋河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骨干和引領企業,要保持常態化的溝通,探討建立常態化的溝通與有效協作的雙邊機制,以共同應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可能對酒業帶來的影響,共同推動酒業在第三輪增長期中獲得高質量發展。


      茅洋雙方均認為酒業融合發展是趨勢,茅洋合作要做好頂層設計、共同推動。茅洋合作主要是在政策研究和走出國門上加強合作,在技術創新和科研合作上結成對子,在文化推廣和品牌塑造上做好伙伴,在渠道層面和市場合作上協作共贏,在互聯網層面和數字化應用上共同探索。


      早在2016年,在李保芳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國白酒骨干企業特別是川黔酒企相互間走動頻繁,開始出現了和諧與合作的局面。當時,有媒體已意識到“中國白酒競合時代將要來臨”。


      有媒體人士評價,作為我國酒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茅臺近年行事異常“低調”,而這種低調的背后,彰顯出的正是茅臺的大責任和大胸懷。本報記者 杜濤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 看茅臺怎樣承擔自身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茅臺一直孜孜不倦于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義賑救災、環境保護、扶農興農、改善交通、弘揚國學、擁軍愛軍等公益事業。
      2017-06-07
    • 茅臺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3年捐贈3億元助學子圓夢

      “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脫貧攻堅3年公益計劃是茅臺集團響應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是聚焦教育扶貧的一次戰略舉措,更是國有大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面旗幟。
      2017-06-23
    • 直銷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近年來,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世界企業經營管理界出現的一個全新趨勢,并且成為國內外公司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03-21
    •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企社會責任的第一要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積極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感的提案,該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帶到兩會上了。可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