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投發布了2018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
據悉,國家電投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立足集團“2035一流戰略”,從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智慧發展、國際化發展、共享發展五個方面系統介紹了過去一年國家電投履行社會責任工作情況。與主報告同時“出爐”的,還有三代核電自主化報告和精準扶貧白皮書,全面介紹了國家電投三代核電自主化歷程和進展、年度扶貧工作及成效等情況。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容量14487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7263萬千瓦,占比50.14%,提前一年完成國家電投制定的“2035一流戰略”中2020年清潔能源占比目標。2019年上半年,國家電投發電量達2619億千瓦時,同比提高15%,增幅較全國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達1438億元,同比增長28.2%;利潤總額76.2億元,同比增長57.9%;上半年新增電力裝機47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86%。這標志著國家電投以50%的清潔能源裝機、40%的清潔能源電量、領先行業平均10個百分點的清潔能源結構,在同類型企業中清潔能源排名第一。
國家電投黨組副書記、董事時家林表示,國家電投重組整合四年來,一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2035一流戰略”果斷將國家電投戰略發展方向由“綜合能源集團”調整為“清潔能源企業”,提出“先進能源技術開發商、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商、能源生態系統集成商”的新戰略定位,從戰略上搶占能源革命制高點。
圍繞這一目標,國家電投全力建設一批世界級清潔能源大基地,積極探索多能互補、打捆調劑等能源模式。最大單體風電基地內蒙古烏蘭察布600萬千瓦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已獲核準;青海海南州、海西州兩個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水多能互補新能源基地、四川甘孜千萬千瓦級超高海拔多能互補基地正在成型;江蘇鹽城、南通和廣東揭陽三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正在建設;立足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能基地初具規模;扎實推進雄安新區零碳小鎮建設,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腳步走得愈加有力。
在核能領域,國家電投已具備完整核電產業鏈。國家電投還致力于從核電向核能領域拓展,國內首個核電抽汽供熱項目開始實施。國家電投光伏裝機達1645.7萬千瓦,三年翻了三倍,擁有單體最大、海拔最高、示范治沙光伏項目等一批精品項目,擁有屋頂、山地、農光、漁光等多種高效用能模式,建立起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在風電領域,從青海莫合世界上一次性并網容量最大的風電,到山西靈丘風電供暖,擁有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風能項目;海上風電容量已達822萬千瓦,擁有我國建成離岸最遠和國內動工建設最大等一批風電精品工程。在水電領域,有序推進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水電裝機達2394.6萬千瓦,成功打造兩個流域水電梯級清潔能源基地,在國內首創跨省、跨流域、跨調度水電智能集控。同時,國家電投加快煤電清潔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機組靈活性改造,節能減排、低碳高效等技改工作,供電煤耗較2018年年初下降3.35克/千瓦時,上半年煤電板塊同比減虧7.27億元,清潔火電占比達73.49%。清潔能源正成為國家電投高質量發展主要動能和利潤支撐。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