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是國家經濟富強、文明發展的要求,是企業軟硬實力的體現。食品行業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食品安全更是直接關乎人民的生命與健康,食品企業社會責任重大。為構筑食品事業共同體,推動新時代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增進企業與政府、社會、環境、公眾等和諧共榮,推動企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12月14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中國食品報社共同主辦,主題為“使命·責任·新時代的行業擔當與發展”的第五屆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舉行。北京理工大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中國食品報社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宣布大會開幕。原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陳存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健,全球契約中國網絡秘書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劉鵬,國家衛健委食品司食品營養處處長徐嬌,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司長高俊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侯貴良,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理事長周新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等出席年會。
新時代使命
迎來機遇 精準扶貧促雙贏
黃國勝在致辭中說,社會責任是國家富強、文明發展的要求,是企業實力強勁、精神卓越的體現。食品產業是一個與農業、工業等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永恒產業,是反映人民生活質量及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日益深刻,相當多的食品企業已經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涌現出了一批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和擔當履責的行業領路人;越來越多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食品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競爭優勢和創新來源,企業效益規模蒸蒸日上,社會貢獻與日俱增,成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榜樣。
《2019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食品企業在污染治理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做得較好,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把承擔環境責任當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項義務。多數食品企業已構建了與產品生產流程相配套的“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做到“生產全過程可追溯”。企業普遍重視社區責任,對“社區文化”和“慈善捐贈”關注度普遍較高,81.25%的企業幫助社區創造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尊重社區文化傳統,組織或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保護文化遺產,多數企業近兩年向慈善機構、公益活動捐贈過。上市公司中,31.25%的企業近兩年捐贈1000萬元以上。50%以上的企業都參與了精準扶貧,主要通過“產業扶貧”“科技扶貧”“互聯網+扶貧”“教育公益扶貧”等方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在135家上市公司中,有75家企業參與了精準扶貧,占比56%。
李健表示,食品企業越來越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也越來越愿意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和社會責任信息。他建議企業要提高社會責任報告的規范性,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戰略中,通過制度建設,把社會責任行為常態化、規范化,也提醒大企業應該積極發布自己的社會責任報告。
劉鵬談到,企業社會責任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企業經營的全過程,不僅涉及企業戰略核心價值觀,更落實在企業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上,包括經濟、法律、政治、道德、慈善責任,涉及與政府、消費者、競爭對手、商業伙伴等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同時,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體系管理,涉及制定、執行、評估、持續改進的過程。劉鵬提出,建立和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要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管理;建立全面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明晰組織構架,清晰職責分工;制定社會責任管理指標體系;加強考核和評估;建立溝通機制,完善社會監督。
安全與營養
把握政策 動向共建健康中國
陳存根指出,食品安全主要涉及兩個核心屬性,一方面是數量安全,能不能夠吃、養活民眾;另一方面是質量安全,能不能好吃、保證健康。
陳存根說,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取得重大進步和偉大成就,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社會民生問題、經濟生產問題,也是重大的國家政治問題,食品企業要充分認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面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面對廣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強烈訴求,保障食品安全是企業諸多社會責任中最重大、最核心的責任。
陳存根提出,要調動各方力量樹立社會責任,敢于擔當盡職,確保食品安全。食品產業市場需求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食品安全復雜面廣,事關民生福祉,社會責任如山,必須統籌各方,夯實責任,形成合力。一是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制定實施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振興戰略;二是要切實落實好食品加工企業的質量責任;三是要發揮好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四是要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五是要完善食品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六是要倡導形成全社會監督食品質量安全的濃厚氛圍。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擺脫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將變為現實。”陳存根希望廣大食品企業能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確保“從農田、果園、菜地、畜欄、魚塘到餐桌”全過程安全,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舒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營養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營養監測、營養教育、營養供給。近年來營養監測發現,營養健康狀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素質。在我國,慢性病已經占到疾病總負擔的80%以上,且逐漸呈年輕化趨勢,引發全社會重視。為此,國家先后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其中《國民營養計劃》把堅持融合發展,驅動營養型農業、食品加工業和餐飲業轉型升級,豐富營養健康產品供給,促進營養健康與產業發展融合,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原則,并提出要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
徐嬌透露,根據《國民營養計劃》提出的要求,國家衛健委正會同農業農村部編制綱要,開展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的產品研發,增加全谷物的攝入。《國民營養計劃》還提出了營養轉型的需求,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頒布營養健康食堂建設指南,將在各省全面鋪開,在大型企業食堂、大型餐飲單位和醫院內部食堂開展營養健康食堂建設。同時,國家衛健委主抓“三減”,委托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制定食品工業“三減”技術指南,要求把高鹽、高糖、高脂的產品分門別類列出來,明確不同行業關于高鹽、高糖、高脂的產品標準,有望明年年底前出臺。組織老年人群營養配方食品標準編寫,修訂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與評價標準,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也將持續成為未來關注熱點。
徐嬌表示,當前不僅是政府層面在積極行動,行業、媒體、企業都做了大量工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對于食品企業來說,提供健康產品,滿足社會營養供給,推動健康中國的發展,就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產品在美味的同時還能既安全又營養,就需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這也是企業必須接受的挑戰。希望廣大食品企業能盡快行動起來,在政策過渡期做好營養健康轉型,構建新型的、科學的、高效的營養健康食品消費指導模式。
食企勇擔當
全面履責 驅動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食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黃國勝提出5點建議:一是要履行安全與質量責任,切實保障食品安全;二是要履行環境責任,堅持綠色發展;三是要履行公益責任,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四是要履行健康責任,服務公眾營養健康需求;五是要履行市場責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食品行業龍頭企業做出表率,倡議成立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聯盟,并在年會上舉行啟動儀式。
本屆年會揭曉了2019年度“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金鼎獎”“最具企業家精神人物”“供應鏈伙伴創新獎”“精準扶貧獎”“食品安全示范企業”“產品質量管控卓越獎”“中國食品企業慈善公益百強”“生態文明獎”“保護消費者權益優秀企業”等獎項。
在獲獎企業代表發言環節中,內蒙古蒙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林笛表示,70年來,中國乳業面貌煥然一新,國產乳制品質量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蒙牛的成功發展不僅源于經營有序,更源于對社會責任的重視,積極履行對社區、消費者、生態環境、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隨著蒙牛布局全球資源,打造全球乳業共同體,蒙牛也面臨著履行海外社會責任的新挑戰。林笛認為,當前乳業社會責任的新趨勢就是可持續發展。今年蒙牛全面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升級可持續發展體系,制定全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乳業即將迎來黃金時代,中國乳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任重道遠,前景光明。”林笛如是說。
人民國肽集團董事長李建琪在發言中說,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生物活性肽健康產業發展的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給消費者提供品質安全、健康放心的產品。為保證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人民國肽集團構建“一院兩站”科研創新體系,用萬級制藥車間生產營養食品和特膳食品,研發、生產兩手狠抓,保證產品的創新和高品質。李建琪談到,國家多項行動為食品企業創造了巨大的政策紅利和發展空間,企業在享受政策福利的同時,也應主動承擔一些幫助解決就業和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社會責任。截至目前,人民國肽集團在扶貧濟困、助殘、敬老等方面捐贈款超3億元。未來人民國肽集團要繼續積極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創造品牌新價值,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聯盟倡議書
一、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治理,積極推進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不斷深化社會責任交流和溝通,適時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二、嚴格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先進的技術、最規范的管理,生產出最優質的產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三、崇尚以人為本,關愛員工,始終把職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全面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為穩就業貢獻力量。
四、切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提升食品安全生產水平,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倡導科學飲食、合理膳食,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主動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攜手邁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六、遵守商業道德,公平交易,誠信經營,堅決反對不正當經營行為,構筑企業的“和諧生態圈”和誠信價值鏈。
七、積極回饋社會,熱心支持參與慈善、捐助、精準扶貧等社會公益事業,樹立良好的企業聲譽和企業家形象。
八、弘揚新時代行業精神,推進食業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創新整合的綠色供應鏈、品質供應鏈與責任供應鏈關系。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共同承擔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神圣責任,為百姓筑起保護健康和安全的堅固長城,為推動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消費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韓松妍)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