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過剩
受供需失衡的影響,塑料期貨自去年10月以來呈現振蕩下行走勢。塑料期貨指數由去年9800元/噸最低跌至7360元/噸。從供應端來看,隨著煤制烯烴的興起,國內PE供需格局由緊平衡向過剩轉變,特別是今年二季度PE產量大幅高于往年同期,供應端壓力加大。與此同時,受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影響,包裝膜需求增速下滑,塑料供大于求凸顯。
檢修裝置集中復產
煤制烯烴的興起不僅改變了國內聚乙烯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也打破了“兩桶油”對于國內聚乙烯供應的控制,這使得聚乙烯賣方力量減弱,難以維持之前的高利潤狀態。因此,此輪塑料領跌化工品的內在邏輯是聚乙烯行業供大于求,導致聚乙烯價格持續回落,向下尋找新的平衡點、進行利潤再分配。
經過近一年的下跌,目前聚乙烯生產企業利潤已經被大幅壓縮,油制線性利潤在1200元/噸附近,煤制線性利潤在1400元/噸,均處于較低水平,成本對于塑料價格的支撐逐漸顯現。由于利潤大幅下滑,聚乙烯生產企業開工負荷大幅下降,目前處在80%左右的偏低水平,市場供應下降,產量同比負增長。不過,7月中旬檢修的裝置在8月底至9月中上旬將集中復產,從目前公布的消息來看,8月以后檢修的裝置只有延安延長的42萬噸低壓和大慶石化的8萬噸線性裝置。后期市場的供應壓力將再次加大。
需求表現不及預期
隨著國內經濟增速的不斷下滑,包裝膜的需求增速也相應下滑,這導致塑料整體需求表現不佳。不僅如此,目前是棚膜的消費旺季,而從今年棚膜的開工情況來看,旺季啟動早于往年,但是力度不及預期。目前國內的棚膜開工負荷在40%左右。根據市場下游反饋,當前下游訂單不足,棚膜生產企業更多是階段性生產,加之今年開工時間早于往年,更有透支需求的可能,因此后續棚膜需求或旺季不旺,其對于塑料價格的支撐將弱于往年。
庫存方面,雖然“兩桶油”的PE企業庫存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但是仍然高于往年同期,企業的去庫存壓力仍舊很大。有關數據顯示,目前,華東地區的聚乙烯社會庫存為147649噸,較去年同期下降9716噸或6.17%。但與去年不同的是,聚乙烯社會庫存持續增加,這進一步驗證了下游需求疲弱的現實。
綜上所述,塑料價格將呈現低位盤整的局面,整體弱勢格局難以改變。
轉自:期貨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