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物資需求迅速爆發,我國企業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盡力組織擴大出口,巨大的需求使得不少防疫物資材料緊缺,致使原料價格水漲船高。4月13日,金聯創塑料分析師周瑞俠介紹,進入4月份特別是清明節后,追隨原油觸底反彈,聚乙烯行情大幅拉升,單日漲幅達200-300元/噸,個別產品單日漲幅更高。“聚乙烯此輪大幅拉升主要受到以下三點支撐:疫情加深下全球救市;原油低位大幅反彈,成本受到支撐;救疫物資緊缺下個別產品大幅狂升,拉動整體品種底部反彈。”周瑞俠分析。
一是疫情加深下全球救市,新冠疫情導致美國經濟告急。為向市場注入更高流動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從3月26日起把存款準備金率降為零。為進一步救市,3月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松,3月23日宣布量化寬松規模“無上限”。與此同時,歐盟各國相繼出臺經濟救助計劃,我國經濟陸續出現復蘇。二是原油低位大幅反彈,成本受到支撐。原油3月31日觸及22.74美元/桶后反彈,油制線性緊隨其后,在5850元/噸低位后持續走高。雖然歐洲疫情擴散出現了減緩跡象,但在現有限行、封閉政策下石油消費仍將在中期內持續受到抑制。不過,受原油儲備空間緊缺以及產油商利潤不足等因素影響,原油減產已是大勢所趨,聚乙烯前期低點或許也將成為長期底部。三是救疫物資緊缺下個別產品大幅狂升,拉動整體品種底部反彈。相對于聚丙烯纖維料多次推上熱搜,聚乙烯價格上漲稍顯沉默,因為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僅僅為高熔指注塑、低壓膜產品提供了舞臺,從而間接帶動了聚乙烯整體價格的大幅抬升。特別是在難以預料的“口罩行情”下,帶動我國國內聚烯烴期貨強勢反彈,聚乙烯進口料市場現貨報盤漲幅在200-500元/噸不等。
隨著我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產快速有序。4月8日,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消息,我國防護服、口罩等防護物資產能已經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與此同時,國外疫情日益嚴峻,截至3月底全球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我國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
“正如全球性聯合大減產油市獲得托底力量一樣,聚乙烯長期底部即3月末線性5500-5850元/噸的價格,可以基本認定為長期底部。考慮到全球疫情嚴重,整體經濟依然面臨低潮,化工品進一步回落將是大概率事件,聚乙烯連續拉漲后也將存在一定幅度的回落空間。”周瑞俠表示。(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