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機構安永-帕特儂日前發布了《2018中國教育行業洞見》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國政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的政策環境下,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科技驅動的支持服務將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板塊發展的潛力“賽道”,持續受到資本關注。
安永華中區財務交易咨詢主管合伙人袁皈泰認為,人口結構的變化、不斷提升的支付力和中產階級日益升級的消費觀念是中國教育行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因,也提振了投資者信心。2017年中國教育的子板塊百花齊放合計吸引了近130億美元的投資,比2016年增長近一倍。
數據顯示,在2017年,K12(從幼兒園到高中)中小幼學校是投資最大的板塊,吸引投資約55億美元,課后輔導和科技驅動的教育服務企業緊隨其后。得益于出國升學和提升就業力的需求,語言培訓機構成為成長最快的領域,吸引投資額同比躍升417%至12億美元。
安永-帕特儂通過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發現,中國家庭愿意將20%的稅后可支配收入用于單個孩子的教育,這一數字遠高于周邊國家,而富裕家庭的父母可能在孩子20年的求學路上花費近40萬美元。調研發現,中國有1000萬家庭有實力為孩子選擇中高端民辦教育,但目前在此類中小幼學校就讀的孩子數量只略微高于100萬,安永-帕特儂認為該板塊將持續健康發展。
安永財務交易咨詢合伙人李思文表示,過去20年,以應試提分為目的的課后輔導機構獲益于中高考體系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在未來,匹配改革需求、專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素質教育相關課程和機構,以及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教育科技企業將迎來巨大機遇。
報告指出,未來中國課后輔導行業整合趨勢將加速,大中型機構開始異地擴張并進行素質教育板塊的相關布局。教育科技方面,語義識別、大數據分析和虛擬現實等創新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語言培訓、線上輔導、作業布置板塊備受資本追捧并出現了獨角獸企業,科創教育布局良機已現。此外,隨著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60萬大關,語言培訓行業投資熱度持續上升。青少年和成人英語培訓行業增速斐然,傳統線下英語培訓機構正在通過開設線上課程抵御線上企業的沖擊。
展望資本市場,安永-帕特儂認為,今年將延續2017年的上市風潮,以高等教育機構和中小幼學校為代表的國內教育企業有望陸續登陸海外資本市場。截至今年3月底,有兩家教育企業成功上市,另有6家提交上市申請等待監管批復。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教育產業基金、教育運營機構和非教育行業上市企業走出國門,參與教育產業海外投資和并購。
安永-帕特儂中國教育戰略總監王津婧表示,中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目前已突破萬億元人民幣,企業能夠感受到教育政策和資本市場政策的雙重利好,教育資產證券化已是必然。《民辦教育促進法》本著分類管理的原則,掃除了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機構上市的門檻,同時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美國和香港目前是內地教育企業上市的主要資本市場,而內地A股也將在配套細則落地和企業盈利增長的推動下逐漸感受到市場熱度。(李高超)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