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非攜手抗擊疫情 深挖農業合作潛力


    向商業農業轉型 “非洲可以養活世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08





      盡管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完全被遏制,但已有不少企業開始謀劃如何恢復當地業務了。讓太格國際私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睿心心念念的就是,盡快啟動她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市區附近的一個農場項目。


      “自今年初疫情發生以來,津巴布韋在3月底開始限制外國人入境,這導致了我們農場前期調研工作被推遲了。我們很歡迎有興趣的國內農牧業專家和具有豐富經驗的行業內人士、機構與我們聯系,同我們一道深耕非洲農業市場。”杜睿看到現在非洲疫情逐漸趨緩,開始向潛在合作伙伴發出邀約。


      以往在很多國人的印象里,非洲沙漠連綿、干旱少雨,農業生產條件并不突出,并不是投資農業的好地方。但隨著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建立,中非經貿活動日益頻繁,絕大多數國人已逐漸走出對非洲認識的誤區。非洲未開墾農業用地面積大、淡水資源豐富、氣候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等優勢逐漸被人們認識。目前,很多人對中非農業領域的合作既有興趣,也有了信心。


      例如,2016年,幸運人集團投資安哥拉登盈農場,打造木薯經濟。目前,已啟動10萬公頃木薯種植,計劃用6年時間,投入12億元人民幣以上,完成150多萬畝的總種植面積,形成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的農業產業鏈。


      “非洲農業資源天賦異稟,用一些研究非洲專家的話來說,非洲可以養活全世界。”中國—非洲聯合工商會商務理事會副秘書長蔡立華說,非洲農業資源豐富,但饑不果腹者又全球第一,這樣的現象反映出非洲農業領域的落后狀況。


      蔡立華認為,這雖是多重原因疊加的結果,但其落后的主要根源在于資金投入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農用公路、糧食儲藏設施等;二是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育種技術、科學病蟲害防治等手段;三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低下,缺乏開墾、播種、收割等高效生產力;四是農田管理能力不足,看天吃飯的慣性習俗依舊等;五是農業商業化不足,市場體系、產業鏈條不完備等,也客觀造成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據世行行長馬爾帕斯前不久透露,疫情將令1億人返貧,面臨食不果腹的困境。由于非洲貧困人口占比高,其饑餓人口比例將增幅最大,引發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并希望多方攜手實現人道主義救助。


      在疫情期間,一些中非農業合作項目讓當地人感到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導致非洲供應鏈中斷,人口近3000萬的莫桑比克糧食安全面臨極大風險。恰逢中國在非洲最大水稻合作種植項目——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收割的萬噸水稻已有序收儲,保障了項目所在地周邊市場糧食安全,增強了莫桑比克民眾抗疫信心,提高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該項目還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引進無人機技術用于田間管理,打造現代化農業。他們延伸產業鏈,實行農業多元化經營,使單一的水稻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鏈條發展為集家畜養殖、大棚蔬菜、白酒釀造、牛肉加工等多種產業鏈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在非洲大陸,農業發展具有無限可能,如何從傳統農業轉移到商業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家實現農業崛起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投資者的機遇之路。可以說從育種、化肥、農機具、灌溉系統,到倉儲、運輸、再加工等每一個環節都有企業作為的空間。”在杜睿看來,只待有效的政策和投資,作坊式農業向商業農業轉型將成為整個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今年受疫情影響,加強中非農業合作意義更加深遠。這不僅是中非雙方高層的首要關切,也是當下國際發展合作的共同關切。”蔡立華建議,目前加強中非農業合作需要建立支持農業走出去的制度保障和頂層設計方案,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金融支持、稅收優惠、保險給力、信息暢通的綜合體系,積極協調企業自身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及時排憂解難。另外,培養對非經貿合作的儲備人才也十分重要。


      對參與中非農業合作的企業,蔡立華給出了12個字的建議:攻略細、方案實、步子穩、隊伍精。他說,盡管非洲大陸農業合作商機多多,但也處處是“坑”。真正有意涉足者一定要記住那句老話:“沒有金剛鉆就別攬那瓷器活兒”。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農業轉型品種先行

      農業轉型品種先行

        華北有句俗語,“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描述的是小麥傳統種植為保豐產澆水次數多、用水量大的問題。而今年“三夏”,華北麥區卻改變了這一傳統灌溉方式: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發布節...
      2018-06-05
    •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 推動傳統農業轉型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 推動傳統農業轉型

      2020年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要以大數據為背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為未來我國農業發展指明方向,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轉型,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減少人力和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率。
      2020-02-17
    • 擴大中非農業貿易 助推雙邊互利共贏

      擴大中非農業貿易 助推雙邊互利共贏

      中非雙邊農業貿易的協調發展,有助于雙方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顯著增加非洲國家農業生產者收入、提高就業水平和消減貧困,對促進世界跨區域農業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2018-09-19
    • 近20年來中非農產品貿易額年均增長14%

      近20年來中非農產品貿易額年均增長14%

      近年來,中非農業投資貿易快速增長。2000年至2018年,中非農產品貿易額由6 5億美元增長到69 2億美元,年均增長14%,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貿易額年均增長17 3%。
      2019-12-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