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泰州港永安碼頭,裝載著3.8萬噸阿根廷大豆的“興名海”號貨輪緩緩靠泊,一個個形如“巨爪”的吊車將巨輪上的糧食“捧”進散糧輸送帶,全機械化運糧操作輕松實現了顆粒歸倉。“這一抓,一斗就是15噸糧食,一天一夜可接卸糧食2.2萬噸。”泰州檢驗檢疫局檢疫科胡長松介紹。
近年來,泰州憑借其良好的區位優勢,成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后起之秀,口岸進口糧食持續高位增長,進口大豆數量居全省首位,不僅成為大型糧油企業的聚集地,也是進口糧食重要中轉站。據統計,今年口岸已中轉進口大豆107萬噸,貨值4.45億美元,成為進口糧食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糧食裝卸過程中,檢驗檢疫人員會及時督促貨主對裝卸糧谷類產品的碼頭、加工場所散落物進行清掃處理,還利用視頻對碼頭作業進行24小時全方位監管,不放過任何疫情傳播的隱患。
中轉糧食途中存在可能因撒漏而導致外來有害生物擴散、傳播和定殖的隱患,進口糧食調運運輸環節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點之一。
“我們一方面實行‘互聯網+’電子監管模式,通過‘進境糧食檢驗檢疫管理系統’與指運地檢驗檢疫局信息資源共享,強化對糧食調運環節全程電子化有效監管,實現進境糧食后續監管信息全程可追溯,”胡長松介紹道,另一方面推行“檢企共治”,幫助樹立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明確防疫安全職責,共同捍衛國門生物安全。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