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辦的2018中國食品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分析了我國食品產業面對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探討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應對挑戰。
中國食品工業經歷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階段,近些年的增速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當前,中國食品產業正在經歷著"雙轉變",一是從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二是從提供能量為主向滿足能量、營養、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種復合需求轉變。
應對"雙轉變"需要多方面的支撐。張永建對記者表示,產品是綜合能力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從產品視角看,中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最終是要實現產品的"六化",即安全化、營養化、功能化、便捷化、個性化和精致化。當前食品工業正面臨"調結構、轉方式、換動能"的攻關時刻,正處于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宏觀經濟形勢正在加大倒逼力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構建更加有效的市場機制、更加精準有度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將最大限度激發出食品企業的活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擴大優質產能,改善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作為市場的主體,如何發現機遇,如何應對挑戰,則是企業家們所關注的熱點。
企業家們表示,目前的產業環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侯五群認為,當前食品產業最大的機遇,就是總書記提出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北京百花蜂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利軍認為,加強監管看起來對企業不利,但對規范企業來說,就是機遇。
"食品行業的機遇,就是研究好消費者需求。"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田君表示,食品行業已經發展到第三階段,即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消費的時代。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無論是特醫食品、保健食品、特善食品,都賦予了食品更多的內涵和深層次的需求。尤其是傳統的食品行業,現在帶來的最大挑戰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科技帶來的大融合不僅僅涉及食品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將導致產業相互融合。"田君如是說。(記者 胡心媛)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