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化產業作為政策力挺、利潤巨大的行業,吸引著無數資本的目光。在金融資本與電影產業碰撞出“火花”的背后,是中國影視消費市場的快速崛起。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450億元,國產電影制作數量達到944部。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具備體量大、規模大、潛力大等鮮明特點,但是,這種巨大的市場空間,并不能代表中國電影產業的強大。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形成更大的產業勢能,成為影視企業急需思考的問題。
電影產業迎黃金時代
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而國家也一直致力于采取一些措施促進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扶持力度也日漸增大,這為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下午6時57分,中國電影2017年度票房達到創紀錄的500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達到52.4%,進口影片票房238億元,占比達到47.6%。
而接下來,隨著《紅海行動》《芳華》《妖貓傳》《奇門遁甲》等一系列優秀國產片入市,該數據將有可能被刷新。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有望沖擊550億元大關。
在2017年之前,中國電影市場票房5年年均增長30.35%,2016年相對于2015年稍有放緩。截至11月20日,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15%,增速重新回歸兩位數,相對于全球電影票房近幾年大約1%的增速,中國電影發展可期。
數據顯示,5月6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其中《速度與激情8》《金剛:骷髏島》《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生化危機:終章》等國外進口影片的集中入市,成為票房畫出一條上揚線的主因。7月2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3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7月28日上映的《戰狼2》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其56億元的票房成績也極大地振奮了市場信心。此后“十一”期間推出的《羞羞的鐵拳》《追龍》等影片也讓影市再次煥發活力。
電影票房收入的快速增長也反映了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可開拓空間巨大,但是,不可否認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挑戰。
影視產業急需優質內容和創意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企業大量涌入影視行業,過量資本的涌入也綁架了電影市場,市場亂象頻出。而《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更是捅破了資本亂象的華麗外衣。
在過去連續10多年的發展中,中國電影產業依賴的是投資增量,用加速度來發展。這個模式在2016年發生變化,產業發展的高速度正在去泡沫,資本不是萬能的,尤其是靠投機的金融資本。業內人士認為,電影產業的核心資源和競爭力,依然是內容、創意和專業人才。
從去年年底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到今年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這兩部電影的好口碑和高票房也都表明,隨著市場的發展,中國觀眾也在逐步成熟,這給中國電影制片產業傳遞出一個新的信號:優質內容終能俘獲人心。
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提供的影視文化產品也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化,但許多影視文化產業在影視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往往過分地看中“量”的生產,而忽視了“質”的提供。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表示,在當下中國影視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影視企業,更應該專注內容、精耕細作、開拓創新,才能真正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視作品。
阿里影業CEO張強也表示,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好的劇本、優秀導演及演員非常缺乏。
阿里影業隨之也進一步整合旗下資源和業務板塊,賦能內容商業化產業。2017年8月4日,阿里影業推出全新品牌“授權寶”,為IP版權方和品牌商家提供IP運營的全產業鏈服務。根據其規劃,未來阿里影業將通過構建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三大“新基礎設施”,賦能電影產業,推動產業升級。
縱觀行業內企業發展,可發現有很多影視類標桿企業如長城影視、完美世界等,已經意識到影視內容的品質對企業發展的意義重大,并已致力于精耕內容、打造精品的方向上來。
長城影視正積極推進“全內容、全產業鏈”戰略,重點布局影視主業,提升在影視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而擁有精品內容、院線影城、藝人經紀、綜藝娛樂、影游聯動、國際業務和投資等七大影視業務矩陣的完美世界,2016年影視業務板塊營收14.55億元。能夠在頭部市場中占據如此大比例份額,離不開完美世界堅持走精品化路線的原則。據了解,完美世界影視旗下囊括了鑫寶源、華美時空、完美蓬瑞、完美建信、江何工作室五大金牌制作團隊,以及一眾年輕的新興影視工作室,這為完美世界在影視精品內容的輸出提供了保障。(記者 王雅靜)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