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報:表演類綜藝井噴,何時轉化為影視精品?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1





      自從去年底的《演員的誕生》、今年初的《聲臨其境》開辟了表演類綜藝這一新節目形式后,明年這類綜藝將迎來井噴。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即將推出一大波表演類節目,湖南衛視的《聲臨其境2》、江蘇衛視的《未來的大劇》、騰訊視頻的《全憑演技》、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很快將與觀眾見面。有些諷刺的是,當“演技”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今年的國產劇竟然沒有一部名副其實的精品,當真是一個大問題。
     
      主打表演的綜藝節目,儼然成為了一個風口。但其實,從《演員的誕生》到今年改名后的《我就是演員》,節目口碑從豆瓣評分的5.4分上升到7.1分,節目熱度卻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該類綜藝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大眾來圍觀演技,真的能推動對表演的敬畏,還是成為一場消費表演的秀?當前表演類綜藝節目的模式,基本都是對經典影視作品片段的模仿,節目的特性與導師的選擇、演員的特長、話題的展開等捆綁在一起。看似只是短短十來分鐘的表演,但節目在設計上已經實現了悄無聲息的“投其所好”,讓節目擁有貌似很“過癮”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表演類綜藝中表現出色的演員,只能說在一個瞬間得到了觀眾的垂青,但表演一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演員在長篇作品里驗證。污名化或過度拔高的評價,已經伴隨著節目出現,要么是“戲精的誕生”,要么是“炸裂的演技”,但狂歡結束后,煙消云散,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
     
      作為本季《我就是演員》的導師,徐崢曾反復說過一句話:好演員的春天到了。這檔節目的確讓涂松巖、任素汐等一批優秀演員有了展現自己的舞臺,并因此得到更多接戲的機會。但其實,流量和口碑的此消彼長一直是困擾節目的所在:年輕流量演員有話題沒演技,成熟演員有演技卻沒流量。而節目的這種困境,折射出的正是演藝圈畸形現狀——流量明星擔綱主角,卻撐不起角色;演技派只能當綠葉,有心殺敵,無力回天。
     
      人們記住一個好演員,必然是被其所演繹的好角色打動。好角色是明面,背面必然要得到好劇本、好導演以及好的后期制作的支持。在一個完整的、有集體追求的團隊里,演員才有可能得到發揮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希望表演類綜藝能少點,演員能多花點時間在劇組琢磨劇本、打磨演技,真正拿出國產劇精品才有信服力。(徐顥哲)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流星"總返場是資本在作怪

      最新一版的《流星花園》主演近日曝光,當年的制片人柴智屏又帶著她悉心挑選的新一輩F4再度亮相。這部被一再翻拍,甚至翻拍版都有了“雷陣雨”美譽的作品為什么又被翻出來了呢?
      2017-11-17
    • 網絡綜藝原創匱乏、創新難度加劇、商業化困難 如何突圍

      隨著網絡綜藝節目的暑期檔悄然而至,各大視頻網站也進入了今年下半年的新一輪流量爭奪戰。自2015年純網綜藝節目概念提出之后,雖然網絡綜藝市場在內容、流量、影響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現,但不可回避的是,網絡綜藝市場也...
      2017-06-14
    • 網絡綜藝保持“匠心”方能出新

      在經歷去年一整年火熱后,網絡綜藝正快速擴張。《奇葩說》《吐槽大會》《圓桌派》《火星情報局》等播放量已然傲視傳統綜藝。據悉,2016年互聯網娛樂產業增速最快的領域就是劇集和綜藝,而今年全球網絡綜藝264檔,中國網絡綜藝...
      2017-06-28
    • 《創意中國》收官:文創與綜藝故事剛開始

      《創意中國》收官:文創與綜藝故事剛開始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衛視綜藝共推出105檔,網絡綜藝上線103檔。綜藝節目數量漸趨穩定,模式依賴漸趨退潮,但市場和觀眾對節目新意、質量的要求更高。
      2018-02-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