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大運河打造成展示中華文明的亮麗名片


    ——解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7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專家指出,規劃綱要清晰勾勒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為大運河沿線發展謀篇布局,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激活大運河文化基因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


      “深入認識大運河的文化內涵是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邏輯起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編制起草小組副組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說,大運河貫穿古今、連通南北、跨越江河,承載了沿線地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活化的歷史文化遺產。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必將進一步激活大運河文化基因密碼,為中華文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張廷皓認為,大運河文化帶是活態的文化遺產帶,必須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原則貫穿于文化帶建設的全過程。規劃綱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基礎性措施,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提供了堅實支撐。


      密布河道水系構筑大運河綠色生態帶


      大運河因水而生,因水而起。吳曉華說,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好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和生態空間管控任務。


      一是要加強較為長期的前期論證,逐步改善河道通水條件,科學恢復利用大運河歷史上的連通河道水系,依現實條件擇機復原部分大運河實體,不應急于以各類舉措大幅改變現有通水通航能力。


      二是要推動大運河沿線地區共管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協同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特別是要嚴格控制對大運河沿線景觀環境有負面影響的產業產能,對其實行整改或騰退管理。


      三是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在大運河沿線兩岸超前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切實維護好大運河沿線綠色風貌,推動大運河沿線綠色發展見實效。同時,加強大運河與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等的綠色關聯,共同支撐構筑我國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獨特文旅資源打造繽紛旅游帶


      大運河縱貫南北,沿線地區各具特色的景區景點、傳統村落、特色小鎮和古城古都等構成優質獨特的文旅資源。


      吳曉華說,日益大眾化、日常生活化、產品多樣化的旅游不僅是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大運河水利、環保、生態等建設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促進力量。要依托大運河沿線獨特的文旅資源和通達的水陸交通,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說,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高水平打造璀璨文化帶和繽紛旅游帶;要在文化內涵挖掘上下功夫,提煉大運河文化的獨特基因與精神內核;要在豐富產品供給上下功夫,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和個性的旅游服務;要在品牌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向世界講好“大運河故事”;要在完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提升運河旅游景觀條件;要在推進融合拓展上下功夫,推動文化旅游與地方特色產業融合;要在完善政策法規上下功夫,為大運河文化繁榮保駕護航。


      發揮協調機制賦予大運河發展勃勃生機


      吳曉華指出,規劃綱要是我國第一個以文化為引領的區域規劃,其作用和意義具有特殊性。推動大運河沿線地區文化融通,探索以文化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任重道遠。


      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城市化水平最突出、發展動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7年,以占全國不足10%的土地面積,承載了全國人口的36.5%,貢獻了我國經濟總量的44.8%,且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迅速。


      吳曉華說,發揮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積極作用,順暢的協調機制是關鍵。要加大國家層面統籌協調力度,建立健全并充分發揮跨區域、跨部門協調機制作用,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河道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游發展等方面的溝通合作;要加強水資源管理協調,保障跨流域、跨區域管理防控的順暢銜接;要加強落實宣傳推廣和公共服務協調機制,推動沿線地區聯合展示利用,推動中國大運河走向世界舞臺。(記者 安蓓)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頂層設計出臺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頂層設計出臺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提出,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優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
      2019-05-19
    • 首屆大運河戲曲節杭州開幕

      戲曲節依托大運河綿長的文脈,充分挖掘運河與戲曲的歷史淵源。主題為“千年一曲,戲‘運’流芳”的開幕式、“經典薈萃”大運河沿線劇種展演、“星光璀璨”戲曲名家匯演、“運河有你 青春有戲”大運河網紅戲曲大會
      2019-05-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