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規模最大古籍普查工程取得豐碩成果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0-13





      西藏規模最大古籍普查工程日前進入收官階段,普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數據顯示,目前西藏已普查登記18000余函古籍文獻;291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纂出版《雪域寶典》等數十余本系列藏文古籍普查保護成果叢書。


    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倫措寺,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專家在查看古籍文獻(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春拉 攝
     
      以金石銘文、簡犢文獻和早期寫卷為代表的藏文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是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相關專家保守估算,目前我國存世藏文古籍文獻總數約在數十萬函以上,其中五成以上收藏在西藏境內的布達拉宮、西藏博物館、檔案館等重點收藏單位以及遍布74個縣區的1300多座寺院內。

      2009年,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推動下,西藏正式開啟了歷時十年之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古籍普查工程。十年來,本著一函古籍也不落下的原則,普查人員幾乎走遍了西藏7地市,完成了覆蓋全區各地市面上普查登記工作。

      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阿布入寺主殿一側的藏經殿,透過一扇扇锃亮的展示柜玻璃窗,記者看到一函函標有阿拉伯數字序列號的藍靛金汁等古籍文獻和古老木質刻板有序排列。不同于深埋在典籍架上的傳統收藏方式,這里的每一葉善本,每一個金汁書寫的文字,躍然紙上,“活態”傳承著各自千百年的歷史。

      “這四十多函珍貴古籍都有‘身份證號碼’,它們現在都已歸檔國家古籍文獻數據庫。”寺管會主任、53歲的僧人旦增貴桑介紹說:“如今在專家指導下,這些珍貴古籍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更因公開展示而被更多人所了解。”

      據悉,十年間,中央和自治區累計投入超過一千萬元資金支持西藏古籍文獻普查保護工作。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計修復近3000頁瀕危古籍文獻,完成14個基層古籍收藏單位條件改善項目,新建2個古籍保護點。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所以我們堅信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定薪火相傳、文明不斷。”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說,下一步,古籍保護中心將在開展西藏重點古籍單位普查登記、全區古籍普查查漏補缺等工作同時,制定藏文古籍數字化標準,搭建服務全社會的藏文古籍數據庫。(記者 春拉 曹檳)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讓藏文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讓藏文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近日,第三屆全國藏文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行。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共同倡議,全國所有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單位聯合起來,建立藏文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的共建共享合作機制,讓藏文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2019-09-17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