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日益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傳承的創新載體。近年來,紅色旅游越來越熱,而且年輕游客正在成為主力人群,新時代的紅色旅游發展面臨新機遇、呈現新特點、承載新使命。
紅色旅游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研究解決,迫切需要推進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圍繞“突出紅色主題、凸顯教育功能、提升內涵品質、推進創新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帶動扶貧致富”目標,迫切需要推進紅色旅游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載體的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市場需求的創新、技術手段的創新等。而在創新發展中,要始終貫穿“紅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既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弱化了“紅色”,發展紅色旅游就會偏離方向,這也是衡量和檢驗紅色旅游發展成效的一條重要標準。不能讓經典景區有名無實,確保紅色旅游不變色、不變味、不變調,從根本上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
十多年來,紅色旅游在“點”上實現重大突破,據不完全統計,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創國家A級景區超過500個,3A以上景區360多個,4A以上景區超過100個、5A級旅游景區14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重點紅色旅游區建設則亟待合作突破,迫切需要加強紅色旅游區域合作,建立紅色旅游跨區域聯動機制,以合作共贏理念推進區域間紅色旅游資源的共享與開發,共同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共同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共同開拓區域內外市場,建立強勢紅色旅游合作聯盟,并在交通建設、市場營銷、信息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不斷優化區域旅游發展環境,形成區域間紅色旅游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促進區域合作,促進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產品業態的融合,可以形成不同產品相互組合的復合型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提升紅色旅游的綜合吸引力。促進區域合作,整合形成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紅色旅游圣地,可以更好地釋放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紅色旅游的沖擊力和震撼力。促進區域合作,配套完善和優化提升紅色旅游景區、線路和目的地的旅游服務要素,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和業態發展,有效提升紅色旅游景區和目的地的綜合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區域合作,加強對紅色資源和文化遺存保護,促進分工和優勢互補,可以避免過度依賴紅色資源,提升持續發展能力。加強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區域合作,優化紅色旅游客源與資源對接,通過紅色旅游進校園、進社區、進單位、進企業等,可以更好發揮教育基地功能。加強區域合作,不斷拓展紅色旅游發展空間,提升紅色旅游影響力和競爭力,可以加快培育形成知名度高、吸引力大、教育功能強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紅色旅游圣地,如長征、大別山、太行山、烏蒙山等。
紅色旅游已成為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形象的重要窗口,成為對外交往、增進國際友誼的橋梁紐帶,成為提升旅游形象的重要品牌,日益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民眾的認同參與。為此,也有必要推進紅色旅游國際合作。一是遴選一批有影響、有標志性的事件發生地作為新一批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得到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國也為許多國家抗戰和革命活動提供了支持,都留下了許多很有意義的紀念地。二是選擇有條件和有影響力的地區,創建一批全國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或紅色旅游交流基地。三是與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中國老一輩革命家曾經活動過的國家合作,策劃推出一批國際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作者:石培華,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旅游服務學院教授)
原標題:推進紅色資源的共享與開發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