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蚩尤神話》記載,遠古時代,苗族居住在黃河岸邊,共有“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率領部眾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讓苗族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后來妖婆的三個妖娃為了復仇,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炎帝和黃帝,還聯合雷老五雷公,發動了“逐鹿之戰”,水淹苗兵,擒殺蚩尤,焚毀“八十一寨”,從此蚩尤領導的九黎部落拉開了長達數千年的顛沛流離的遷徙生活。他們爬山涉水,尋找山高路遠、安全隱蔽、適宜生存的崇山峻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筑起山寨,當起土司,休養生息、繁衍子孫,創造了無比燦爛的苗族文明。
西江千戶苗寨就是一個保存完好的苗族生態圣地,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落連接而成,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它既是一座展示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館,也是一部描寫苗族發展生息的壯麗史詩。現在千戶苗寨已蜚聲海外,家喻戶曉,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每13年一次的牯藏節令人神往,聞名遐邇的銀器,千年傳承的苗疆美食成為佳話。千戶炸雞就是當地家喻戶曉、口齒留香的特色美食之一,其以炸雞選材、古法秘制、中草藥配方腌制等獨特工藝而聞名于世。
千戶炸雞采用新鮮食材、不裹面粉、無任何添加劑,完全用中草藥秘制,卻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而不膩、健康營養。我們將中式古法秘制炸雞的美味帶到千家萬戶,以期發揚中式炸雞,宣傳民族品牌。
淶水5A級國家地質公園百里峽店
關于千戶炸雞,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西江遭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災。河水斷流,水井干涸,田土絕收,百花凋謝,樹木枯萎,許多人也因為缺水而相繼死去。
村子里有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母親70多歲,已白發蒼蒼,心地善良;兒子20出頭,為人正直,勤勞勇敢,還未婚配。兒子孝敬母親,母親也疼愛兒子,眼看旱災噬虐,母親對兒子說:“兒呀,你去找水吧。”兒子說:“我去找水,誰來照顧你啊,要知道找水可不是一兩天的事。”
母親說:“為了讓鄉親們得救,你去找水吧,只要能找到水,我就是死也心甘了。”在母親極力勸說下,兒子含著淚,依依不舍告別母親,踏上了找水的艱難行程。臨行前,他帶上了母親連夜烹制的他最喜歡吃的雞腿和雞翅當干糧。他翻山越嶺,不畏山高路陡,不顧雜草叢生,荊棘遍地,找啊找啊,幾天過去了,他已精疲力竭,卻依然一無所獲,帶的干糧也快吃完了。
這一天,他來到了雷公山下,剛坐下準備休息,忽然他發現對面的峭壁上有一叢繁茂的青草,他想,這么干天,山上的草木幾乎枯死,為什么這里的草還如此茂盛?他猜測這里一定有水源,于是他攀著枯滕吃力的爬上懸崖,拔掉草蓬,頓時一股清泉噴涌而出,而且越流越大,泉水流過山崗,流過田野,流進了村莊,村民們得救了,大片干涸的土地又重新煥了蓬勃生機。
原來,這股清泉是龍潭的泉眼,龍王就盤踞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年輕人打開了龍潭的泉眼,泄露了天機,龍王十分震怒,要懲罰他,給他施了魔咒,要讓他變成一條龍服侍他還債。
年輕人回到家中,不敢告訴母親,卻晝夜不思油鹽,只想喝水,而且飲水量十分驚人。開始用小碗喝,然后用大碗喝,后來用小桶、大桶喝;再后來,干脆就到村邊井口去喝,小井喝干了喝大井,大井喝干了就只能到清水江岸邊喝了。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地不停的喝水,終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聲炸雷,這位年輕人突然變成一條青龍躍向了江心……。
年輕人走了,他的母親十分傷心,她整天哭啊哭,哭腫了雙眼,忽然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鳳凰落在了自家屋頂,并開口對她說“老媽媽,請別傷心,您的兒子,他也很想您,他想吃您做的炸雞了,等他還完了債,會回來孝敬您的”,第二天,母親就開始為兒子烹制炸雞供奉,天天盼呀等呀,每天變著花樣給兒子烹制不同風味的炸雞,怕他吃膩了一種口味,期待兒子早日歸來,左鄰右舍深受感染,也自發的紛紛開始烹制炸雞,供奉這位青年人。
后來,苗民們為了紀念這位苗族勇士,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五日,大家都穿著盛裝,端著炸雞到清水江岸,磕頭燒香,祭奠恩人,以感激他找水的大恩大德。據說,現在西江、臺江一帶苗族都有“吃炸雞”“啃豬蹄”“賽龍舟”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優秀的苗族先祖。
久而久之,苗族同胞為烹制更加鮮美的炸雞,不停的探索從大山中采集奇珍異草腌制高湯,終于制作出了外脆內酥、味道鮮美的炸雞美食,后又演變為苗族土司的專貢美食,千戶炸雞這一苗疆風味美食,也因此得以傳承下來。
轉自: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