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昌江助力黎陶“活化石”煥新生機

      海南昌江助力黎陶“活化石”煥新生機

      甕、碗、罐、蒸酒器......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保突村內,可以看到各種特色黎陶制品。黎陶是海南黎族人傳承千年的傳統技藝,至今仍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工藝特點,黎陶也再現黎族先輩們生產、生活方式,因此,它被稱為民間文化歷史...
      2023-07-26
    • 四川文博場館為什么這么“熱”

      雖值酷暑,成都市天府廣場西側的成都博物館門口依然排著長龍,“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觀展熱潮不減。由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這一大展,自6月10日開幕后,短短一個多月吸引觀眾逾40萬人次。
      2023-07-26
    • 從考古看良渚文化的影響力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余杭,但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并不局限于良渚古城,它涵蓋了現在廣義的長三角,以錢塘江、太湖流域為中心,北抵魯南蘇北,西到安徽的江淮地區。考古發現的良渚文化遺址星羅棋布,共同組成了遠古江南文明的拼圖。
      2023-07-25
    • “陶瓷為命”的非遺工匠孟樹鋒:用耀州瓷記錄時代記錄生命旅程

      據介紹,耀州瓷是中國北方青瓷的代表,因產地在宋代轄于耀州,故名耀州瓷。耀州瓷創燒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元、明、清延續,有1400多年的燒造史。古書記載,在其最輝煌的時候,漆河兩岸陶坊密集,史稱“十里陶坊”,每...
      2023-07-25
    • 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開園千年遺址煥發新活力

      7月20日,成都東華門遺址公園外場遺址區正式對外開放。2013年以來,該遺址發掘面積約4.9萬平方米,發現了自秦漢三國、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300多年的歷代文化遺存,其所蘊含的豐厚歷史力證了成都持續2300余年城址不改、城名不變...
      2023-07-24
    • 考古學者談上博“實證中國”里的良渚新發現

      考古學者談上博“實證中國”里的良渚新發現

      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二展“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通過358件文物,呈現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為代表的第一個文明發展高峰中最偉大的成就。
      2023-07-24
    • 傳承傳播并舉,讓古籍走出“深閨”,成為文化自信的源頭

      傳承傳播并舉,讓古籍走出“深閨”,成為文化自信的源頭

      “傳承、傳播,這兩個‘傳’,是古籍修復保護的兩條‘腿’。我們古籍修復師的工作不再只是埋頭修書。”6月5日下午,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副主任王晨敏在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間會議室,錄制徐匯區教育局與...
      2023-07-24
    • 2023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已收投稿7000余件

      ?為助力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自6月15日起,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主辦的“北京銀行杯”2023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正式啟動項目征集,目前已收到各界投稿作品7000余件。
      2023-07-21
    • 甘肅:“拾夢非遺”踐行傳承之光

      在剪紙傳習所,孩子們相互請教、切磋技藝,一把把剪刀、一摞摞彩紙和一雙雙靈巧的小手在紙板上不停忙碌著,不一會兒就創作出了一幅幅生動精美的剪紙作品。趙娟作為平涼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現場為他們講解剪紙知識并傳授剪紙技藝。
      2023-07-21
    • 焰紅石渚的世界工廠——看長沙窯彩瓷中的五色大唐

      焰紅石渚的世界工廠——看長沙窯彩瓷中的五色大唐

      今天,當“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在全球掀起一波波的浪潮時,人們可曾記得,1000多年前,在長沙城郊的銅官石渚湖邊,一爐爐窯火也“燒”出了一個世界工廠,“燒”出一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民間貿易起點。
      2023-07-20
    • 走近永樂時期的輝煌遺產

      日前,江蘇南京城墻博物館舉辦“文謨武烈——永樂的世界遺產”特展,來自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10多家文博單位的40余件(套)明永樂年間精品文物齊聚一堂,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0余件(套)。
      2023-07-20
    • 《千字文》在古代有多火?

      ?明代思想家呂坤曾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差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里選取1000個不重復的漢字,再命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2023-07-20
    • 金聲玉振,天地同和——見證中國輝煌音樂文明的古老樂器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承載著厚重考古史和音樂史的東方古老樂器,為觀眾勾勒出了穿越時空的文化軌跡。如果說音樂是文明的密碼,那樂器就是凝固的文化。走進武漢各大博物館,種類豐富的古代音樂文物正靜候知音,成...
      2023-07-19
    • “毛南織女”守護傳統技藝 “傳幫帶”綻放毛南錦魅力

      ?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近日在該縣柳浪咧小鎮民族服飾街區組織舉辦系列非遺技藝培訓班,環江縣毛南族織錦藝人蒙麗再受邀開設毛南錦編織技藝培訓班。
      2023-07-1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